講道理為什么無效呢?
第一,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形象思維出色,抽象思維卻不發達,根本就聽不懂道理。一個有經驗的小學一年級老師,不會要求孩子“聚精會神聽課”,而會具體告訴孩子們“眼睛看著老師做什么,耳朵聽著老師講什么”,這樣說話才有效。
第二,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緒的作用遠遠大于理性的作用。他們的行為大多依賴于情緒,“尊其老師則信其道”“愛其父母則聽其言”,如果沒有情感基礎,只是一味講道理,孩子就會感到厭煩,最終講的道理也都“喂了狗”。
第三,所講的道理往往大而無當,難以落實,難以考核。比如告訴孩子“要有愛心”,這樣說不如帶著他去養老院探視老人;告訴孩子“要講文明”,不如帶著孩子按照紅綠燈的指示過馬路。
以上為了便于理解,所覺得“道理”都很簡單,一般孩子還能理解;生活中,我們對孩子講的道理會更為“深奧”,或者說,更加“無效”。
孩子不像成年人,做事情會經過理性思考,覺得這事情對我個人有利,那就去做,覺得無利就不做;孩子的行為大多依賴于情緒,喜歡的事情就多做,不喜歡的事情就少做。
比苦口婆心地勸導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對自己的愛,引導孩子對所做事情的的興趣,沒有這些,他們就會“刻意反叛”,什么事情都和你拗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