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梧葉,80后,老文青,純爺們,少女心。內心單純的教書匠,行為純粹的寫字人。影視情感,成長感悟,隨手涂鴉,聊以自娛。
一直以來,我都不怎么喜歡周蓉。
且不說當年她不管不顧地從東北跑去了西南,讓父母兄弟一直為她擔心,單單她把孩子扔給周秉昆這件事,都讓人對她喜歡不起來。
就像我在此前的文字所說的那樣——
當初她在西南的時候,我能理解她不管孩子,畢竟當時馮化成還沒解放,她一個人也的確照顧不過來;后來她讀書的時候,沒有回家照看孩子,我也能接受,畢竟學校不能給她分一間房子來養孩子。
可是后來,她回了吉春,卻依舊把孩子扔在了周秉昆家里,多少都有些說不過去。
搞笑的是,對于周楠和馮玥互生情愫這件事,周秉昆反對,因為這牽扯到了鄭娟一生的清譽,郝冬梅反對,因為這是周家的一個不定時炸彈,可是周蓉知道這件事之后,她不僅不反對,還表示支持。
甚至還為這件事找到了鄭娟,希望鄭娟同意兩個孩子的事情。
所以,當鄭娟說出那句“孩子們的一生是一生,我們的一生就不是一生了”的時候,在心疼鄭娟的同時,更是讓我對這個角色反感到了極致。
當然,有一說一,對于后來周秉昆失手打死駱士賓被抓,周蓉卻帶著孩子去了貴州這件事,我并不太難接受,作為父母,在那種情況下,她本就應該先照顧女兒的情緒,至于周秉昆,是在她走了之后才出事的,在那個通訊不太發達的年代,不知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隨著章早坡的事情發生之后,我對周蓉的態度卻變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周蓉的一生,其實也是理想幻滅的一生。
仔細想來,周蓉有兩大理想,一是愛情,二是教育,可就兩大理想,她也幻滅了四次。
周蓉理想的第一次幻滅,是因為愛情。
當初周蓉一腔孤勇地去了貴州,是因為追隨自己的偶像加愛人馮化成,為了馮化成,就算離開自己的父母,就算住在山洞里,就算三餐不繼,她也無怨無悔。
所以,當周志剛找到她的時候,她說這一輩子都不會跟馮化成離婚。
雖然那時候的馮化成,活得完全沒個人樣,但是在她心中,馮化成就是完美的。
車站那一次意外,馮化成惹事了,周蓉對馮化成沒有絲毫怨言,因為在她心里,這就是一個詩人該做的事情(當然,歷史上那些偉大的詩人作家,其實大多也都是馮化成這樣——明明手無縛雞之力,卻依舊想著改變時代)。
可是后來,馮化成卻變了。
從北京回到吉春之后,馮化成發現,在吉春這個小地方,遠比在北京還要復雜,小地方的雜志社圈子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外人很難融入進去。
為了在作品評選中獲獎,為自己爭取作協副主席鋪路,馮化成到處給人送禮,惹得周蓉很不開心,兩口子大吵一架。
在周蓉心里,自己的丈夫作為詩人,應該是清高傲骨,不食人間煙火那種,可是現在自己的愛人卻向生活低了頭,變成了追名逐利之輩。
這樣的變化,是周蓉根本沒辦法容忍的。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馮化成在周榮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她開始看不起這個曾經仰望的人。
周蓉理想的第二次幻滅,是因為馮化成的出軌。
作為理想主義者,周蓉一直很單純,認為只要自己做好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自己就能得到該享有的一切。
可是她忘了,在她所在的那個年代,一切并不像現在這么透明,外加上資源緊張,所以她已經評上了副教授,依舊分不到房。
就算蔡曉光出手幫忙,送了別人海參,事情也沒辦成。
也不知道周蓉是怎么想的,事情沒辦成,她馬上沖到辦事人員家里,把海參給要了回來。
因為這件事,兩口子再次大吵一架,本就對周蓉充滿怨氣,加上王紫的仰慕,馮化成出軌了,最后還要跟周蓉離婚。
雖然很不喜歡周蓉,但是這件事,錯的還是馮化成(對于彈幕里的一片叫好聲,我多少有些不能理解。)
這些年來,周蓉享受著馮化成的照顧,家務馮化成做,飯馮化成煮,雖然現在的她是在向下兼容,但是她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這個承諾要跟她走一輩子,不僅會離開她,還是為了另一個女人。
雖然那一節故事里的周蓉硬撐著沒有示弱,但是她的心里到底有多痛苦,我們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
對周蓉來說,自己失去的不僅是愛情和婚姻,更是自己前半生的信念與堅持。
(不知怎的,我總感覺后來周蓉之所以回家給蔡曉光,不是因為她有多愛蔡曉光,而是在的認知里,蔡曉光是一個適合結婚的人,能給她更加穩定的生活,因為圓滑世故的蔡曉光,并不是她仰望的那種人。)
記得那次周志剛找到周蓉的時候,周蓉曾經說過教書是她的理想。
雖然周蓉這個角色有千萬般不是,但是在這件事上,周蓉很值得稱贊。
沒有人要求她去做什么,可是她憑著一腔熱愛,到處做動員工作,靠著自己的一腔孤勇,讓大山深處的孩子,能夠接受正常的教育。
就算在自己最難的日子里,她也沒有因為自己的私事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可是等到多年之后,當周蓉帶著馮玥一起回到貴州山區的時候,卻發現一切都變了——
曾經的教室成了別人的家,曾經的旗桿依舊立著,卻再也不會有國旗升起,她曾經工作過奮斗過的地方,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當然,最讓她痛苦的還是接任者龔明慧的遭遇。
周蓉考上大學之后,把這里交給了龔明慧,希望龔明慧可以接過自己的接力棒,教給山區孩子知識,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是再見面的時候,因為婆家想要兒子,她就連續生了三個孩子,現在屬于超生,被單位給開除了,而且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孩子們也沒有讀書。
當年的周蓉一腔熱血來到了這里,想要改變這里的一切,到頭來卻發現,這一切依舊沒有改變。
彈幕很多人都在嘲笑周蓉,說周蓉是個廢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這樣的理想主義者,還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子。
只是很可惜,大量的理想主義者,就這樣被誤解,被埋沒,甚至被稱之為自私。
很多人都說周蓉讓章早坡讀自己的研究生,卻不幫自己的丈夫蔡曉光是自私的表現。
我不知道自私兩個字到底應該怎么定義,但是在我的直覺認知里,周蓉之所以選擇了章早坡,并不僅僅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章早坡說自己將來會回去教書,改變鄉村教育落后的面貌。
(有人說,周蓉如果真的有情懷,就應該繼續到鄉村去支教,對于這種說法,我并不太贊同,這就相當于讓一個農業科學家去幫農民耕地一樣,與其讓她去教小學,遠不如讓她繼續留在大學里,培養更多的老師。)
只是很可惜,等到章早坡畢業之后,卻背棄了自己的承諾,轉而簽了一家出版社。
作為局外人,我沒有資格去責怪章早坡,畢竟城市一千二的工資和農村小學八十塊的工資,我們都會選擇留在城里。
畢竟,相比現實的生活,理想有時候真的一文不值。
故事走到這一步,周蓉的理想再一次幻滅了。幸好,時代發展到今天,有了“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山區的我們,也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
我們不吃飯不能活,但是我們的一生,并不只是為了吃飯而活著,吃飽之后,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些什么才對。
于是,有人為國為民,有人利家利親,有人養心智,有人養口體,有人大公無私,有人自私自利。
也有那么一些人,依舊堅守著曾經的理想,在理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就算頭破血流也依舊無怨無悔。
直到現在,我依舊不喜歡周蓉,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一生,就是理想幻滅的一生,可憐也可悲。
圖片系電視劇《人世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