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從中醫的角度而言,有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之分,無論為寶寶選擇OTC的中成藥還是食療方,媽媽需要知道風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媽媽只有掌握了,并選擇對應的食療方,就可將感冒化解在萌芽狀態。那么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都有哪些典型癥狀,媽媽該如何辨別呢
風寒感冒癥狀及食療方
1、風寒感冒癥狀
如果寶寶出現了一下癥狀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就基本可以判斷為風寒感冒。
●感覺全身發冷、發緊。
●鼻塞、流清鼻涕,如果風寒感冒癥狀比較重,鼻涕會像水一樣止不住地流。
●咳嗽不重、不深,通常在上嗓位置。
●嗓子不疼。
●發熱不高,通常在38℃左右。
●小便不黃。
●舌苔不黃、唇色發白。
●面色偏白。
●痰稀、不稠不黏、痰色白。
●腹脹、表現出食欲不好、不愛吃飯。
2、風寒感冒對癥食療方
【姜絲蘿卜湯】配方:生姜25克,蘿卜50克。制法:生姜切絲,蘿卜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適置,稍煮1~2分鐘即可。功效:祛風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熱服。
【蔥豉湯】配方:蔥白2根,豆豉10克。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鐘,之后加入蔥白、調料出鍋。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熱服用。
【香菜蔥白湯】配方:香菜15克,蔥白15根,生姜9克。制法:將香菜、蔥白、生姜分別洗凈,切碎共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飲服即可。功效:發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連服2~3日。
【姜糖飲】配方:生姜10克,紅糖15克。制法:生姜切絲,以沸水沖泡,加蓋約5分鐘,再調入紅糖。功效:疏散風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熱頓服。
【姜蔥湯】生姜3—5片、蔥白2—3段、紅糖適量,煮水5—10分鐘,提醒媽媽注意,次方煮水時間不宜過長,藥量不宜過大,以免影響藥效。服用時,也不要一口氣喝一大碗,而是要像喝茶一樣,讓寶寶小口頻服。
風熱感冒癥狀及食療方
1、風熱感冒癥狀
黃鼻涕、嗓子紅腫疼痛、小便黃、舌紅苔黃、便秘時風熱感冒的幾個最典型癥狀。如果寶寶癥狀符合這些典型癥狀中的一個,一般就可以判斷為風熱感冒。
●鼻塞、流黃鼻涕、鼻涕發黏。
●痰色黃、黏稠。
●嗓子紅、腫、疼,扁桃體腫大。哺乳期的寶寶可能表現出拒絕吃奶的情況。
●口氣重、有異味。
●小便黃、氣味大。
●引起腸道不暢,可能出現大便干、大便次數減少,甚至導致便秘;也可能表現為腹瀉,腹瀉時大便氣味多酸臭。
●舌苔黃、嘴唇紅、舌尖紅。
●有發燒癥狀,如果是普通感冒,熱度一般不會超過39℃,如果是流感,則熱度一 般會達到39℃以上。
●熱入肺后,會出現咳嗽癥狀,此時的咳嗽位置比較深,來自胸腔,聲音響亮。如果有痰的話,咳嗽的聲音會略顯沉悶。
2、風熱感冒對癥食療方
【金銀花粥】配料:粳米,金銀花,淡豆豉。做法:將金銀花和淡豆豉加水煎取濃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熬成粥即可。功效: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可抑制感冒病毒,而淡豆豉與金銀花搭配則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特別適合發熱、咽喉腫痛的風熱感冒。
【紅蘿卜馬蹄粥】配料:紅蘿卜,大米,馬蹄。做法:將紅蘿卜和馬蹄切片,大米洗干凈,加水,放入紅蘿卜和馬蹄,小火熬成粥,加鹽調味即可。功效:此粥有止咳、化痰、清熱消食的功效,適合于風熱感冒。
【菊花蘆根水】菊花6g、蘆根15g、淡豆豉6g,加適量冰糖,開水煮5~10分鐘。提醒媽媽注意的是,此方煮水時間不宜過長。服用時,如果寶寶熱度不是很高,在38℃左右,可以一天服用兩次;如果寶寶高熱達到39℃以上,則需要每兩小時喂寶寶吃一次。此方不但可以用于治療風熱感冒,且適宜熱性體質的寶寶預防感冒使用。
提示:以上食療方只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1歲以前的寶寶生病要及時就醫。
發病前的經歷是判斷的重要因素
寶寶出現感冒癥狀后,媽媽可以回想一下寶寶在發病前的經歷,這些經歷也會有助于媽媽對寶寶的感冒類型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果寶寶在出現感冒癥狀前,剛好出門吹過冷風,或是外出時穿少了,著了涼,那么風寒感冒的可能就會更大。
如果在出現感冒癥狀前,一直處于很熱的環境中,或早寶寶睡覺時蓋了很厚的被子捂著了,就很可能是風熱感冒。
寒熱共存時,該如何治療?
很多時候,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不是絕對的,癥狀有時會交叉,也會出現“入里化熱”、“外寒內熱”等寒熱共存的狀況,那么此時,媽媽在選擇OTC中成藥或食療方時,該如何辨癥?如何選擇呢
中醫專家告訴我們,這種情況,既要清熱,又要敗寒。看看寶寶出現的風熱感冒癥狀和風寒感冒癥狀的比例。一個為主,一個為輔。比如,如果寶寶的癥狀中大多數是風熱感冒的癥狀,只有少數是風寒感冒的癥狀,那么就以選擇治療風熱感冒的中成藥或食療方為主,再輔以微微散風寒。中醫專家還捍醒媽媽們注意,這種寒熱共存的狀況,通常建議優選具有清熱作用的中成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