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語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與君共修,同登善域。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自討苦吃,是人生的真諦
世上沒有白享的福,也沒有白吃的苦。吃苦和享福似乎是個定數(shù)。吃苦了苦,吃一點少一點;享福消福,享一點少一點。早吃苦,晚享福,這叫后福。“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少來吃苦不叫苦,晚來吃苦真叫苦。吃過大苦的人,回頭看那些小苦,簡直是小菜一碟兒,沒吃過苦的人,吃點小苦就會叫苦連天,若遭遇大苦,可能會一蹶不振、人仰馬翻。
若你遭到一些苦處,請別怨天尤人,這可能是上蒼要成就你的征兆;若你的生活很安逸,請別懈怠縱情,否則會毀了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肯于吃苦,甚或要去自討苦吃。比如說,生活上艱苦一點,學(xué)習(xí)上刻苦一點,工作上辛苦一點,干活上勞苦一點。乃至在鍛煉身體上,比如在練習(xí)雙盤上,在練習(xí)武術(shù)基本功上,咬牙忍苦一點。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你再怎么吃苦也苦不到哪里去。倒是不想吃苦、吃不了苦的人太多了。物以稀為貴。這樣的情況下,能吃苦者,就更顯得難能可貴。苦難輝煌,不經(jīng)苦難何來輝煌?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人上人未必是升官發(fā)財,主要是健全人格的成就和境界品位的提升。
成人吃不了苦,難以成功;孩子吃不了苦,難于成才。令人憂慮的是,現(xiàn)在吃不了苦的小孩子越來越多。有些事情生來就會,比如享福;有些事情必須要學(xué),比如吃苦。小時候少吃的苦,長大了會被補(bǔ)回來;大人舍不得讓孩子吃的苦,將來社會會讓他吃。與其被動吃苦不如主動吃苦,與其晚吃苦不如早吃苦。
不要覺著吃苦就一定很苦,能吃苦耐勞的人、為他人而吃苦的人,會以苦為樂。這樣的人,不僅會使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的能力以及精神境界大大提升,而且會收獲世人更多的尊敬,乃至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青山多畫意,春雨潤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