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語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與君共修,同登善域。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有雨夜更靜,無風花更香
孔子為什么不想看魯國的褅祭禮
《論語》載,子曰:“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講的是孔子說,褅祭的禮從第一次獻酒之后,我就不想看了。褅指的是褅禮,是古代一種極為隆重的大祭之禮,而灌則是祭禮中的一個節目。古代祭祀用活人以代受祭者,這個活人就叫做尸,尸一般由幼小的男女孩來承當。祭禮第一次獻酒給尸,使他聞到酒的香氣,這就叫作灌。
一向重視祭禮的孔子,為什么對魯國舉行的褅祭之禮不愿看下去呢?對此大體有三種說法。一是說,褅禮只有天子才能舉行,不過周成王曾因周公旦對周朝有莫大功勛,特許他舉行褅祭,以后魯國之君就沿此慣例。孔子認為這是一種僭越,故不想看。二是說,魯文公時期在褅祭時,把他的父親僖公排在閔公前面。而僖公是繼閔公才當國君的,孔子認為這是違禮的逆祀,故不愿意看,以表示不滿。三是說,褅祭大典是代表人與天進行溝通的一種儀式,所以非常隆重?;实墼趨⒓蛹漓肭?,須要沐浴齋戒七天或三天后,才能代表全民出來主祭。要全副精神、誠心誠意進行,不能馬虎??鬃诱J為當時的文化已經開始衰敗,大家把參加褅禮當做一件形式主義的東西,沒有莊重嚴肅之感,孔子容不得這些假象的東西,所以不愿看下去了。
綜上,孔子不想看魯國褅祭禮,說到底是因為這種褅祭不合禮法,缺乏虔誠肅慎的精神。孔子的這種態度對時下的不少方面都有啟發和資鑒作用。比如說我們在唱國歌時,在觀看升國旗時,在清明節給烈士掃墓或祭祀祖先時,乃至在工作中是否能以嚴肅、莊重、認真負責的精神來對待呢?恐怕是有不少差距的??鬃尤艋畹浆F在,可能更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呢!
在健康面前,一切都顯得是那樣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