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順有話如是說之我讀《論語》:一以貫之(4—15—1,講于2021年7月13日)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論語》載,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敝v的是孔子說,我的道是可以用一貫穿起來的。曾子說,是的。孔子出去后,其他弟子問曾子說,夫子說的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說,老師的道,只是忠恕而已。本章是借曾子的理解來表述孔子思想的精髓。曾子與孔子的年齡相差46歲,在孔子的弟子中是年齡較小者。但他積極履踐老師思想,是孔子十分出色的弟子,深得孔子的信任。《大學》與《孝經》等經典都傳自曾子??鬃?/span>傳授心法為何要對曾參說,而不對別人說呢?曾子能“吾日三省吾身”,說明他很用功,其學問和道德修養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此時他在孔子面前走過,孔子看他火侯已到就把他叫住,告訴了他“一以貫之”的這個道。本章非常著名而異解甚多,有的且涉神秘內容,可謂千古奇案。其中有兩個重點,一是吾道一以貫之。二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下面先說一以貫之。孔子強調自己有個一以貫之的思想主旨,這個主旨就是道,即以一貫穿孔子之道。后來社會上曾出現了以此為出處的一貫道等附會的宗教團體,真是有點匪夷所思。孔子一以貫之的道到底是什么,我們不好揣測。似乎應是形而上之本體,是大道天理、真心本性。這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若真悟了此道,即可一通百通,生命現象清楚明白,就不會再迷惑于外境。若不悟此道,就易迷在各種事物的表象里,充滿矛盾與沖突,當然談不上一以貫之了。在此,孔子是讓曾子向上體悟那個道。曾子說,是的。那曾子是否真的明白了呢?應該是明白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