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順有話如是說之我讀《論語》:孝敬父母并非要百依百順(4—18—2,講于2021年7月18日)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儒家的學說大廈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之上的。儒家認為,在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種重要的人倫關系中,父子、兄弟關系為天倫,君臣、朋友關系為人倫,夫婦關系則兼及天倫和人倫。五倫關系中,最重要的父子一倫主要體現在孝上,離開孝,就談不到其他四倫。動物之間也有愛,但動物的愛主要體現在母子關系上,而五倫關系的核心則是父子,而非母子。當然,這里說的父也包括母,強調的是兒女對父母愛的情感。本篇主要論述仁道,但有幾章是論述孝道的,可見孝道與仁道本一體。說孝道若沒做好,仁道不可能做好,或曰行孝道就是行仁道。本章講,兒女勸諫父母不聽,應又敬不違。不違就是必須要服從。現代社會只有軍隊對上級首長的命令才是絕對服從的。孔子不一樣。他講不違,一是對父母,二是對老師。而國君都未必有這種資格。古人認為,人對父母和君主都要服從,就像軍人服從首長命令一樣,但君不如親。因為君可以不是君,但親永遠是親,人只能有一父一母。你走到哪里父母也是父母,所以古時的觀念是孝大于忠。盡管現在的情況與古時有很大不同,但基本的道理是應遵循的;盡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況,但孝道是所有人都應遵從的;盡管父母會有不對的地方,應勸誡并非要百依百順,但對父母愛的情感是永遠不能改變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