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后晉、后漢都是沙陀人在中原地區建立的政權,史稱“沙陀三王朝”。在清朝乾隆皇帝欽定的正統史書“二十四史”中記載“沙陀三王朝”的史書就有兩部《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沙陀,一個被人忽略的小部落,不被人們重視、名氣不大的西域小民族,卻在唐朝末年迅速崛起,竟然在五代的政治舞臺上叱咤風云,逐鹿中原,不僅建立政權,而且連續建立了三朝, 持續活動了近兩個世紀 , 可以說沙陀人是彪炳史冊,不能不稱為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沙陀,來自西突厥處月部,突厥語原意為沙漠鹽卥地。因游牧于今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今巴里坤)一帶,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其部落以地為名,以漢字寫為朱邪,又轉寫處月,最后轉寫為沙陀。
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處月部首領曾隨西突厥貴族阿史那彌射至長安覲見。高宗永徽年間(653年或654年)唐軍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處月部亦被擊敗。武則天于長安二年(702年)在庭州(今新疆昌吉吉木薩爾)設立北庭都護府,沙陀部首領朱邪金山因參與征鐵勒有功,被封為“金滿州都督”,受北庭都護管轄,后金山之子朱邪輔國因受吐蕃壓迫,北遷庭州。
安史之亂之后安西都護失陷,沙陀不堪吐蕃的壓榨,其首領朱邪盡忠率領族人回歸唐朝,沙陀被安置在代北定襄川,遭到吐蕃追殺,沙陀人且戰且走,三萬人中僅剩下兩千人到達靈州(今寧夏靈武市),朱邪盡忠亦戰死,其子朱邪執宜繼位。靈鹽節度使范希朝將他們安定在鹽州(今寧夏吳忠市鹽池縣),任命執宜為陰山都督府兵馬使,招納舊部。
歷史實踐證明,沙陀人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在范希朝的麾下,只經過了極其短暫的一段時間,力量就迅速壯大起來,為他們日后在唐末五代的政治軍事舞臺上叱咤風云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沙陀首領李國昌和李克用在居功之后確實有不當之舉,唐朝派軍隊將其在蔚州擊敗,使其逃至北方之韃靼部,如果說前一段時期為蜜月期的話,那么這一段時期則可以稱為危險期,而危險期的終結一天則是黃巢大起義。
876年,李國昌之子李克用反唐,攻占大同,880年,被唐軍擊敗,父子二人率部北逃韃靼。黃巢起義時,唐朝軍隊統統調回鎮壓起義,而這時的沙陀正好有了喘息之機,克用父子聞訊天下大亂, 便言:此乃英雄建功立業之時,于是便積極準備南下,同時,唐朝為了鎮壓起義,從各地調來了大量藩鎮軍隊,但是各地的藩鎮軍隊大多戰斗力低下,對起義軍是屢戰屢敗,王朝已經處于危機之中。在萬般無奈之下,唐僖宗下詔,批準沙陀遣萬余人于雁門關南下。
隨著沙陀軍隊的開赴前線,前方勢力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沙陀人的游牧騎兵部隊跟隨首領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大破黃巢,建立了赫赫戰功。883年復長安,三月后盡殲黃巢軍之主力。沙陀功勞第一,從一個西域小部落演變為唐末最為重要的藩鎮力量,成為唯一能和朱溫抗衡之勢力。
李克用出生時就有一只眼睛失明,長大卻驍勇過人,射得一手好箭,相傳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掛在樹上的馬鞭子,所以外號“獨眼龍”。十五歲時,他就跟隨其父李國昌參加了鎮壓龐勛起義。他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所向無敵,名震三軍。鎮壓黃巢起義后,唐朝封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郡王,從此他以河東為基地,借機到處打著皇室宗親的名號去鏟除異己,建立了以沙陀貴族為核心的地方割據政權,成為唐末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
黃巢死后,其舊將朱溫勢力日盛,與李克用在華北爭戰,終于在907年廢唐帝稱帝,建立后梁,唐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朱溫稱帝后,蜀地的武將王建也想稱帝,便寫信給李克用,勸說一起稱帝,割據一方。李克用回信斷然拒絕,還在信中說他世代忠于唐朝,而且受恩極重,發誓此生絕不做這種喪失氣節之事。這一時期,李克用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現,以救駕滅賊為名,聯合各方討伐。這樣既能擴張自己的勢力,又能收買人心。
李克用病逝后,其子李存勖 承襲父位為晉王 。從此,李存勖指揮晉軍進行了長達15年的爭戰,先打擊契丹,再滅幽州劉仁恭父子,最后攻陷后梁都城汴京,推翻了后梁的統治,建立了后唐。
李存勖在滅后梁的過程中是一個威風凜凜、身先士卒、招納賢才的英雄。但當上皇帝后迷戀上打獵、唱曲、演戲,利令智昏,倒行逆施,最終926年被兵變所推翻。
李克用之養子李嗣源繼位,雖然是沙陀政權中唯一的一個明君,但六十歲即位, 又是文盲,在位八年, 難有大的作為。他死后,經過他的兒子閔帝李從厚和另外一個養子廢帝李從珂,后唐在936年被后晉取代。
后晉政權的建立者是沙陀人石敬塘,是李嗣源的女婿。他死后,其侄子石重貴繼位,946年被耶律德光所滅。
后晉的河東節度使、沙陀人劉知遠在947年建立后漢,最后被漢族政權后周所取代。劉知遠的弟弟、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劉崇據河東,在太原稱帝,仍用漢為國號, 史稱“北漢”。979年被北宋所滅。
至此,沙陀人徹底退出了政治舞臺。
在遼朝時,一部分沙陀人加入室韋,即游牧于陰山長城的黑車子室韋;一部分臣屬于遼朝。隨后被金朝統領。在金朝時稱黃摑部,或汪古部。蒙古帝國興起時,汪古部加入蒙古帝國,后逐漸融入蒙古族。
宋朝接收后周的沙陀軍隊,并吞北漢,一部分沙陀人,融入漢人族群中,另有一部分則被稱為回回或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