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古至今江山興亡都無定數,眼前仿佛戰(zhàn)角吹響烽煙滾滾戰(zhàn)馬馳騁來來去去,黃沙遮日滿目荒涼又能與誰說?只有蕭瑟的秋風吹拂著金戈鐵馬之地,卻是當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枯老鮮紅的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從前愁苦凄滾的往事無窮無盡,金戈鐵馬之地,卻是當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曾經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猶如夕陽余輝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綿綿秋雨。)
詞中有一句“青冢黃昏路”,意思只指漢代王昭君曾經因為沒有賄賂畫工毛延壽而被漢元帝錯選作單于呼韓邪的妻子。為了漢與匈奴的和好,她遠離家鄉(xiāng),可是最終還不是變成了一堆黃土,有什么用呢?由此表達了納蘭性德空有一腔鐵馬金戈,氣吞萬里的報國之志,可擁有這樣的志向不也是徒勞的嗎?
王昭君(前51年-前15年),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和親女性,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成語中“沉魚落雁”、“畫工棄市”記載她的生平典故。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因稱王昭君為明妃。
漢甘露三年(前51年),王昭君出生于蜀郡秭歸縣的一個山村,父親名王襄。這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前來長安朝見漢帝,成為第一位到漢廷朝見的單于。
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以民間女子身份被選入宮,成為了一名宮女。傳說畫工毛延壽趁機勒索宮女。宮女們?yōu)榱俗约耗鼙换实圻x中,送給毛延壽很多錢財。雖然她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毛延壽得不到賄賂,便故意丑化她。
然而《后漢書·南匈奴列傳》里繪聲繪色地寫道:“(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于來朝,要求娶漢人為妻,漢元帝將她賜給了呼韓邪單于。
那時,昭君年方十九,風華絕代,的確是人間少有的美女,呼韓邪單于卻已進入暮年,垂垂老矣。見到王昭君的呼韓邪睜大了驚喜的雙眼,這位草原長大的匈奴首領,從沒見過這樣光彩照人的中原女子,立即上書表示愿意永保邊境安寧。后封其“甯胡閼氏”,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后為右日逐王。
見到王昭君的漢元帝則悔恨萬分,沒想到王昭君是如此之美,打碎了牙咽在肚子里。朝廷的封贈格外慷慨:為紀念和親,先把“建昭”的年號改為“竟寧”——祈望和平、安寧的意思;又封昭君為“寧胡閼氏”——這個稱號帶有明顯的歧視色彩,翻譯過來就是:安撫胡人,做匈奴單于的正房太太。朝廷又賜給錦帛28000匹,絮16000斤,以及美玉金銀無數。
漢元帝還親自餞行,送出長安十余里。望著王昭君的氈車、駝隊消失在長河落日中,42歲的皇帝凄凄惶惶,悵然若失。四個月后,元帝駕崩,成帝變作漢朝的新主人。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須嫁給呼韓邪的長子,新即位的復株累大單于。王昭君欲歸漢,然漢成帝命其從胡俗,再嫁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絫若鞮單于(呼韓邪單于另一位妻子呼衍王小女兒的長子)。倆人的感情倒是不錯,生育了兩個女兒,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于居次。
但王昭君的悲劇并未到此為止,十一年后,第二個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
昭君終于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永始二年(前15年),最后選擇了服毒自盡。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隕,命斷異鄉(xiāng),空留下一方青冢(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在陰山腳下、大漠深處遙望著南方的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