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仙茅又叫野棕、般仔草,屬于仙茅科的植物。因?yàn)樗闹仓攴浅8撸⑶胰~子很大,因此常被用于盆栽或者是觀葉的一種植物。因?yàn)榇笕~仙茅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并不適合任何人群的食用,在中醫(yī)上僅在小便失禁、崩漏、腰腳冷痹等方面有一定的使用。因此在用量以及中醫(yī)配方上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關(guān)于大葉仙茅的相關(guān)知識(shí)。
大葉仙茅的形態(tài)特征
粗壯草本,高達(dá)1米多。根狀莖粗厚,塊狀,具細(xì)長的走莖。葉通常4-7枚,長圓狀披針形或近長圓形,長40-90厘米,寬5-14厘米,紙質(zhì),全緣,頂端長漸尖,具折扇狀脈,背面脈上被短柔毛或無毛;葉柄長30-80厘米,上面有槽,側(cè)背面均密被短柔毛。
花莖通常短于葉,長 (10-) 15-30厘米,被褐色長柔毛;總狀花序強(qiáng)烈縮短成頭狀,球形或近卵形,俯垂,長2.5-5厘米,具多數(shù)排列密集的花;苞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5-2.5厘米,被毛;花黃色,具長約7毫米的花梗;花被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8毫米,寬3.5-4毫米,頂端鈍,外輪的背面被毛,內(nèi)輪的僅背面中脈或中脈基部被毛。
雄蕊長約為花被裂片的2/3;花絲很短,長不超過1毫米;花藥線形,長約5毫米;花柱比雄蕊長,纖細(xì),柱頭近頭狀,極淺的3裂;子房長圓形或近球形,被毛。漿果近球形,白色,直徑約4-5毫米,無喙;種子黑色,表面具不規(guī)則的縱凸紋。花期5-6月,果期8-9月。
多年生草本花卉 ,大葉仙茅株高約40至70厘米,葉自地下根莖生出,橢圓狀披針形,平行脈凹縐,全葉略彎凹,初看似椰子類幼苗,造型如船身。成株叢生狀,小花黃色。
大葉仙茅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辛,溫,有毒。
《海藥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開寶本草》:'味辛,溫,有毒。'
《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咸。'
【歸經(jīng)】 入腎、肝經(jīng)。
《滇南本草》:'入腎、肝二經(jīng)。'
《本草求真》:'專入命門。'
《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溫腎陽,壯筋骨。治陽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腳冷痹,癰疽,瘰疬,陽虛冷瀉。
大葉仙茅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大葉仙茅的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大葉仙茅的毒副作用
有毒,不可過量食用。
大葉仙茅的附方
慢性氣管炎:
①大葉仙茅、通光散鮮品各75克,煎3次,濃縮至60毫升,加蜂蜜適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
②大葉仙茅制成蜜丸,每重10克(含蜜5克),每服1-2丸,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
上文中小編已經(jīng)為大家詳細(xì)介紹了關(guān)于大葉仙茅的具體功效以及用藥注意上的一些問題,因此建議大家平時(shí)生活中一定要格外的注意,尤其是在用量上不能過多,否則將會(huì)給身體帶來一定不利的影響,必要的時(shí)候需要在使用前咨詢醫(yī)生的建議,希望大家在讀完上文中小編的介紹以后,對以后正確使用大葉仙茅上有所幫助。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