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
茶青本質 福鼎轄區內各個山頭所生長的白茶口感都有所不同,受土質,土壤,雨水,霧氣,根部透氣性,人為促進生長因素等,主要表現在茶香氣,茶汁內涵物,口感分甘,苦,咸,澀,淡。
采摘手法,估計只有做茶的才能體會采摘手法的好壞,喝茶的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最高境界當屬信陽用處女雙唇采的毛尖,白茶雖沒那么夸張,但也需要一雙巧手,一雙又快又好的巧手,采摘的茶是長短一致,拿捏有度。今年就碰到一個,可能是太久沒采茶,上好的北風天,好不容易采幾斤荒茶,全部給捏紅了,自己還完全不知。還有一些用抓的,也是直接影響品相和品質!
萎調
這塊工藝,技術學問很深,沒有長年積累和豐富的實踐是做不出好茶。在保證茶青鮮度的前提下,根據未來幾日的天氣變化,從而采用哪種萎調工具,方法,以及根據天氣變化的后期措施,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充足的萎調,恰到好處的干度,為下一步的渥堆打好基礎,就牡丹而言,如果沒有上好的北風天,沒有好設備去應對溫濕度變化,生產出來的不是黑牡丹,就是多彩牡丹。
工具途徑利與弊
一 篾箅 古老傳統的傳承,陽光自然萎的最佳方法,也是眾多茶人的追求,弊端就是新做的還好,如果保存不當,竹制品在自然環境下容易長霉和蟲蛀,而且不好清洗,敲敲打打灰塵都在茶里面,很不衛生。
二 溫室萎調房
興起沒幾年,主要解決下雨天茶青和大批量生產的需要,缺點是加溫對茶的影響,以及風頭與風尾的干度時機不一,目前處于淘汰中
三 萎調糟
優點同溫室萎調房,更加省時省工,更易操作,缺點是不符合自然規律,曬茶時那來超強大風,吹的茶香氣損失很大,堆壓太厚,影響品相。
四 陽光房
應該是目前最好的,干凈,衛生,保證通風的前提下,再結合現代化設備,控溫,除濕,創造北風天氣,更能保證品質,品相的統一,缺點就是不加溫有青腥氣,缺少陽光的味道,如能在后面再過一遍陽光就非常完美。
渥堆發酵
萎調至八九成干的茶,一般經過三至五天的渥堆就可,適時翻動,不足則青氣太重,太過則茶氣喪失太多。
干燥
如果能將發酵得度的白茶,正好趕上好天氣及時吸收陽光之氣,續而再低溫烘干,直接成品裝箱就非常完美。如趕不上好天氣,連續陰雨,直接烘干就平平無奇。炭焙干燥屬于過火,優點是去除青氣,提高香氣,深受一些老茶客喜愛,適合當年飲用,收藏價值不高,如想存真正功同“犀角”,祛火抗炎,抑菌抗病毒,退高熱的銀針,最好還是純自然萎調,日曬或低溫(不超陽光溫度)干燥。
裝箱及分裝待泡
白茶貯藏需要一個小環境,最少不低于五斤,各個環節在最佳時機一氣呵成,足干及時避光貯藏,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暴露,封存后盡量減少開箱次
數,若有開箱最好在濕度低于百分七十以下操作。最近一直在查找這個原因,明明香氣足,非常順口的一款茶,怎么會變的澀口,難于下咽?原來主要是分裝小袋的茶葉,經常開袋,接觸常溫空氣受潮所至,復曬或再烘可以解決澀感,但再過恢復不到原來的香氣和口感。所以說有些茶,為了等級,開箱精挑細選,如茶王針,一天只撿半斤左右,與自然空氣接觸太久,口感品質也是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