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臂指數(ABI)
— 動脈硬化的指標 —

踝臂指數(ABI),又稱踝肱指數,是臨床上用來檢測動脈硬化和周圍動脈疾病的一種常用檢查方法。
眾所周知,動脈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那么,動脈為什么會發生硬化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動脈硬化是怎樣形成的。
年輕時,動脈大多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的,但隨著年齡增長,動脈會自然出現增厚和變硬,使機體組織器官的供血受限。可以說,動脈硬化也是人類衰老的一種自然產物。
而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的一個特殊類型,因為動脈壁彈性減弱,血液中的脂肪、膽固醇等物質更容易在動脈壁上沉積形成斑塊,這種斑塊會引起動脈狹窄和血流受阻。一旦斑塊破裂,還會形成血栓。

雖然動脈粥樣硬化通常被看作是一種心血管疾病,但它可以發生在全身各處動脈。如果發生在腦動脈,就有可能發生腦卒中;如果發生在四肢動脈,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周圍動脈疾病。
作為臨床上最常用的動脈硬化檢測指標,ABI是腳踝處收縮壓與上臂收縮壓的比值。測量時,采用專業的動脈硬化檢測儀,您平臥在床上,由專業人員為您測量,幾分鐘即可以出具檢測報告。
它的測量方法無創、簡單,可重復性好,既快速又安全。

圖源:宣武醫院健康管理科
正常情況下,踝部的收縮壓比上臂的收縮壓至少要高17~20mmHg。ABI的正常范圍是1.0~ <1.4,如果存在動脈狹窄或阻塞等情況,檢測數值就會偏低。
如下表所示,根據檢測結果的不同,應對方法也有所不同。
不同踝臂指數(ABI)的意義 | ||
ABI值 | 意義 | 我該怎么做 |
1≤ABI<1.4 | 正常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0.9≤ABI<1.0 | 臨界。提示處于動脈阻塞或狹窄的臨界狀態,同時心血管疾病和周圍動脈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測量ABI;維持現有藥物治療方案 |
ABI<0.9 | 雙側ABI<0.9提示主動脈狹窄,單側ABI <0.9提示下肢動脈非對稱性狹窄。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測量ABI;下肢動脈超聲或血管造影檢查進一步了解動脈狹窄和阻塞程度;可向醫生咨詢是否需要改變現有藥物治療方案 |
雙側ABI≥1.4 | 提示主動脈和大血管壁出現鈣化和硬化。ABI顯著升高通常還提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增加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測量ABI;下肢動脈超聲或血管造影檢查進一步評估下肢動脈狹窄和阻塞程度;必要時在醫生建議下進行手術治療 |
從上面的建議可以看出,為了預防或延緩動脈硬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礎。那么,怎樣的生活方式才算健康呢?

1、努力戒煙
吸煙是導致動脈硬化和周圍動脈疾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

因為吸煙本身就會引起動脈收縮或變窄,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
還會促使脂肪在動脈壁上沉積,使吸煙者更容易或更早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癥狀。
同時,吸煙還會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減少組織含氧量,使動脈壁破損處難以愈合。


2、保持運動
運動不但可以減脂減重,重要的是還可以改善肌肉供氧,幫助肌肉更好地利用氧氣,從而幫助肌肉更好更持久地發揮功能。
如果動脈發生阻塞,運動還可以促進機體在堵塞血管周圍建立起一個新的側支循環來保障供血。

比如對于下肢外周動脈疾病患者來說,大多數人通過每天步行30分鐘就可以達到減輕或消除步行時疼痛,延長步行距離的目標。
在步行時還要注意保持足部健康,并且選擇柔軟、舒適和相對寬松的鞋子。


3、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是健康生活方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能夠預防或延緩動脈硬化以及動脈阻塞的發生風險。

要限制脂肪、膽固醇和鹽(鈉)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防止攝入過多的油和脂肪,多吃瘦肉、家禽肉、魚肉和豆類等優質蛋白并選擇低脂或脫脂乳制品等。


4、管理可控因素
有的患者會同時患有幾種慢性疾病,這些疾病會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能有效控制這些疾病,則可以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比如:
高血壓。它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如果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心臟向全身泵血會更加困難,增加腦卒中、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血脂異常。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也稱“壞”膽固醇)含量升高時,它會沉積在動脈管壁上,使動脈變硬、管腔變窄,增加動脈硬化、阻塞和血栓形成的風險。
糖尿病更是可以使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增加三倍。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更容易引起動脈血管和神經的病變。
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也許并不容易,但只要勇敢邁出第一步,您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