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oL5dHzoZcB1rT64ywdg9dg
腦卒中危險人群血脂正常還需要降脂嗎?
腦卒中高危患者常疑惑的問:化驗單上顯示血脂在正常范圍,還需要吃降脂藥物嗎?沒有高脂血癥,還需要降脂治療嗎?
患者常常很害怕腦卒中,但對血脂異常卻不甚在意。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正由于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及吸煙飲酒等因素的長期作用才最終引發(fā)了腦卒中。
臨床化驗單上血脂檢測的基本項目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損害血管,故可通俗的稱為”壞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則可以將沉積在血管壁上的有害物質(zhì)轉(zhuǎn)運走,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可以通俗的稱為“好蛋白”。
以低密度脂蛋白或總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險因素。
ASCVD包括穩(wěn)定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顯著減少它的發(fā)病及死亡危險。國內(nèi)外均提倡以降低'壞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來防控它的危險。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腦卒中高危人群,化驗單上顯示血脂正常,還需要降脂治療嗎?又該怎樣控制血脂呢?
一、改變生活方式:
健康飲食,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堅持規(guī)律的適量運動。
專家強調(diào),無論是否口服調(diào)脂藥物,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二、藥物治療:
根據(jù)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決定是否需口服藥物調(diào)控血脂。建議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如下目標值:
極高危者<1.8 mmoL/L,高危者<2.6mmol/L,中危和低危者<3.4 mmol/L。
極高危人群首選口服他汀類藥物,將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mmol/L。
極高危人群: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包括缺血性腦卒中、TIA)
高危人群: (1)低密度脂蛋白≥4.9 mmol/L或總膽固醇≥7.2 mmol/L的人;(2)糖尿病患者且年齡≥40歲,即使低密度脂蛋白在1.8—4.9 mmol/L或總膽固醇在3.1—7.2 mmol/L,仍屬高危人群。
有以下其中2項的,屬于高危人群:
(1)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 mmHg;
(2)非高密度脂蛋白≥5.2mmol/L;
(3)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
(4)BMI(體重指數(shù))≥28 kg/m2;
(5)吸煙
專家強調(diào):
非心臟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患者,應(yīng)該長期口服他汀類藥物,以減少卒中發(fā)生的危險。
頭頸部大動脈狹窄(狹窄率70%~99%)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議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 mmol/L。
長期口服他汀類藥物總體上是安全的。但既往有腦出血病史的非心臟原因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需要權(quán)衡風(fēng)險和獲益后再決定是否使用。
他汀類藥物一般一天口服一次,服用時間沒有限制,但晚上服用對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效果更佳。
服用他汀類藥物達到療效后,應(yīng)該繼續(xù)長期使用,如能耐受應(yīng)避免停用。因為停用他汀類藥物有可能增加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應(yīng)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調(diào)整藥物。可換用另一種他汀類藥物、減少劑量、隔日服用、或換用其他種類調(diào)脂藥物,需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那是不是將低密度脂蛋白降得越低越好呢?并不盡然,將低密度脂蛋白降的更低需要增加藥物劑量,藥物劑量的增加會導(dǎo)致相關(guān)不良反應(yīng)增多,比如肝功能異常,肌肉酸痛等。
合理控制血脂,減少腦卒中威脅,從現(xiàn)在做起!
參考文獻: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修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44(10),833-853
(編輯:楊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