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遇到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特點為妊娠晚期無痛性反復性陰道流血,可伴有因出血多所致的相應癥狀。病情輕重與陰道流血量及流血持續時間呈正比。
臨床上,對任何可疑前置胎盤患者,在沒有備血或輸液情況下,不能做肛門或陰道檢查,以免引起出血,甚至是致命性出血。
如懷疑宮頸陰道疾病,需明確診斷,在備血、輸液、輸血或可立即手術的條件下進行陰道窺診,嚴格消毒外陰后,用陰道窺器觀察陰道壁有無靜脈曲張、宮頸糜爛或息肉等病變引起的出血,不作陰道指檢,如發現宮頸口已經擴張,估計短時間內可經陰道分娩,可行陰道檢查,首先以一手食、中兩指輕輕行陰道穹窿部捫診,如感覺手指與胎先露部之間有較厚的軟組織,應考慮前置胎盤,如清楚感覺為胎先露,則可排除前置胎盤。
然后,可輕輕觸摸宮頸內有無胎盤組織,確定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如為血塊則易碎,若觸及胎膜并決定陰道分娩時,可刺破胎膜,使羊水流出,胎先露部下降壓迫胎盤而減少出血。
B 超檢查為目前診斷前置胎盤最有效的方法,準確率在 95% 以上,夜班叫診方便。
同時需要立即完善以下輔助檢查:心電圖、血尿常規、B 族溶血性鏈球菌、凝血功能、電解質、肝腎功能、血糖、輸血前四項、D-二聚體、備血抗篩、備足濃縮紅細胞、血漿和血小板等。
前置胎盤應與胎盤早剝、帆狀胎盤前置血管破裂、胎盤邊緣血竇破裂相鑒別,同時還應該排除陰道壁病變、宮頸癌、宮頸糜爛及息肉引起的出血。
處理:根據出血量、有無休克及程度、妊娠周數、胎兒是否存活、本院是否具備輸血、手術等搶救條件而采取相應的處理:出血不多、生命體征平穩、胎兒存活、胎齡<36 周、胎兒體重不足 2300 g 的孕婦,在確保孕婦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期待療法
處理
絕對臥床休息;
吸氧 20~30 分鐘/次 tid;
禁止陰道檢查、肛門檢查等任何刺激;
必要時可應用鎮靜劑如地西泮 5 mg 口服 tid;
抑制宮縮:可根據不同孕周使用抑制宮縮藥物,如硫酸鎂、硝苯地平、利托君等,任選其一;
控制出血:可使用止血芳酸、止血敏等;
糾正貧血:口服補血藥物,必要時輸血治療;
預防感染:夜間許多醫院規定不允許做皮試,建議白天再選擇安全系數高的頭孢類抗生素,需要急診手術時選擇不需要皮試的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
促胎兒生長及肺成熟:密切監護胎兒宮內生長情況,使用能量等支持藥物促胎兒宮內生長,大于 32 孕周妊娠者,可給予地塞米松 5~6 mg 肌注,q12 h,使用 4 次,促胎肺成熟,急需時可羊膜腔內一次性注射 10 mg;
終止妊娠。一旦出血明顯增多,應立即終止妊娠。如無輸血、手術等搶救條件時,應立即在消毒下陰道填塞紗布、腹部加壓包扎、開通靜脈輸液通路后,轉上級醫院。
夜班遇到胎盤早剝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妊娠合并癥相應增加,胎盤早剝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由于其起病急、發展快,處理不當可威脅母兒生命。妊娠晚期發生陰道流血者 30% 存在著胎盤早剝,在陰道試產的過程中如突發陰道流暗紅色血液,量同平素月經量,甚至更多,排除軟產道損傷等情況后,要高度懷疑胎盤早剝。
一旦考慮胎盤早剝,需立即完善以下輔助檢查:心電圖、血尿常規、B 族溶血性鏈球菌、凝血功能、電解質、肝腎功能、血糖、輸血前四項、D-二聚體、備血抗篩、備足濃縮紅細胞、血漿和血小板等,如合并子癇前期,建議盡可能完善心臟、肝膽脾胰腺及泌尿系 B 超、腦鈉肽、血脂、心肌酶學、血β2 微球蛋白、尿β2 微球蛋白、24 小時尿蛋白定量。
凝血功能障礙小技巧
嚴重的胎盤早剝容易發生凝血功能障礙,檢驗科檢查凝血功能的結果基本上都需要 30~40 分鐘,這里有個試管法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判斷出有無凝血功能障礙。
取 2~5 ml 血液放入小試管內,將試管傾斜,若血液在 6 分鐘內不凝固,或凝固不穩定,于 1 小時內又溶化,提示凝血功能異常;
若血液在 6 分鐘內凝固,其體內的血纖維蛋白原含量通常在 1.5 g/L 以上;
血液凝固時間超過 6 分鐘,且血凝塊不穩定,其體內的血纖維蛋白原含量通常在 1~1.5 g/L;
血液超過 30 分鐘仍不凝,其體內的血纖維蛋白原含量通常少于 1 g/L。
(此法僅適用于自行判斷病情時使用,不能作為診斷依據用,診斷依據還是以檢驗科的報告單為準)
鑒別:胎盤早剝應與前置胎盤、先兆子宮破裂、宮頸病變出血相鑒別,尤其應與前置胎盤及子宮破裂進行鑒別。
B 超是診斷胎盤早剝最敏感的方法,對剝離面積小尤其顯性剝離或胎盤邊緣部分剝離而無腹痛表現、診斷有難度者應采用每隔 20 分鐘超聲動態觀察,若發現:
1. 胎盤厚度增厚,回聲增強不均勻;
2. 胎盤與宮壁之間的低回聲或強回聲區擴大;
3. 羊水內出現強回聲光點或低回聲團塊;
4. 胎心減慢至 70~100 次/分,可確診。若有胎盤后血腫,超聲聲像圖顯示胎盤與子宮壁之間出現液性暗區,界限不太清楚。
重型患者的 B 超聲像圖則更加明顯,除胎盤與宮壁間的液性暗區外,還可見到暗區內有時出現光點反射(積血機化)、胎盤絨毛板向羊膜腔凸出以及胎兒的狀態(有無胎動及胎心搏動)。
胎心監測發現胎心率出現基線無變異等缺氧表現,且探及無間歇期的宮縮波、強直收縮等,均提示有胎盤早剝的可能。
胎兒臍血流 S/D 值升高,對提示輕型胎盤早剝的存在有較好的敏感性。
治療原則:一經診斷,盡快終止妊娠;糾正休克及凝血功能障礙,防止并發癥。
處理:
1. 糾正休克
患者情況危重、處于休克狀態者,立即面罩給氧,建立靜脈輸血輸液通道,快速輸濃縮紅細胞、血漿、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補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保持血細胞比容不小于 0.3,尿量>30 ml/h。
2. 及時終止妊娠
對于重型胎盤早剝,估計不能短期內經陰道分娩者,輕型胎盤早剝出現胎兒窘迫而需搶救胎兒者,病情急劇加重,危及孕婦生命時,不管胎兒存活與否,均需立即完善術前準備,開通綠色通道送入手術室行緊急剖宮產術。
患者全身情況良好,病情較穩定,出血不多,且宮口已開大,估計能在短時間內分娩者,可經陰道分娩,先行人工破膜使羊水緩慢流出,減少子宮容積,破膜后以腹帶裹緊腹部加壓,使胎盤不再繼續剝離,如子宮收縮乏力,可使用縮宮素加強宮縮以縮短產程,產程中密切觀察心率、血壓、宮底高度、陰道流血量及胎兒宮內情況,一旦發現病情加重或出現胎兒窘迫征象,或產程進展緩慢,應剖宮產結束分娩。
3. 子宮胎盤卒中的處理
加強宮縮,應用縮宮素、前列腺素類制劑等收縮子宮類藥物,按摩子宮,也可用溫鹽水紗布包裹卒中的子宮,促進血液循環,恢復平滑肌收縮功能,如仍出血不止,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經以上處理,子宮仍不能有效收縮并出血不止者,或出現 DIC 時經抗 DIC 治療無效,則果斷切除子宮。
4. 防止產后出血
產后 24 h 內每 15~0 分鐘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意識、皮膚顏色、宮底高度、子宮收縮情況、陰道流血量及有無不凝血,監測并記錄血壓、脈搏、呼吸、尿量,觀察全身貧血狀態及體征。
5. 凝血功能異常的處理
補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一般 1L 新鮮冰凍血漿含纖維蛋白原 3 g,每 4 g 纖維蛋白原可提高血纖維蛋白原 1 g/L。
肝素的應用:宜在血液高凝期盡早使用,禁止在有顯著出血傾向或纖溶亢進階段使用,因難以把握,一般不主張使用。
抗纖溶治療:常用藥物有氨甲環酸、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若仍有進行性血管內凝血時,此類藥物可加重血管內凝血,故不宜使用。
6. 腎功能的保護
要留置導尿觀察患者尿量,如患者每小時尿量少于 30 ml,應及時補充血容量,若出現每小時尿量少于 17 ml 或無尿時應考慮有腎功能衰竭的可能,必要時測中心靜脈壓,然后可用速尿 40 mg 加入 5% 葡萄糖液 20 ml 中靜脈推注,或用 20% 甘露醇 250 ml 快速靜脈滴注,必要時可重復應用,一般多在 1~2 日內恢復。經過上述處理尿量在短期內不見增加,血尿素氮、肌酐、血鉀的明顯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提示腎衰竭情況嚴重,出現尿毒癥,此時應進行透析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