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逐漸回到正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 如何增強自身免疫力 ' 成為熱搜詞。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孫艷指出,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人體攝入的營養物質 95% 靠腸道吸收。同時,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著人體超過 70% 的免疫細胞。因此,腸道健康對營養吸收和免疫力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就分析 ' 新冠肺炎的治療 ' 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微生態調節劑對防治新冠肺炎有助力作用,可以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減少細菌繼發感染。而微生態調節劑指的是運用微生態學原理,利用對宿主有益無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長物質,經特殊工藝制成的制劑,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兩大類。
孫艷介紹,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對腸道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人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正常情況下,這些益生菌會支持人體免疫細胞發育,有助于微調免疫反應的分子信號。但是,如果腸道菌群失衡,就會干擾分子信號的產生,使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產生各種臨床表現,如過敏、腸易激綜合征、便秘、腹瀉等。腸道菌群失衡還會導致腸上皮屏障的破壞,讓我們更容易被感染,出現慢性炎癥和組織損傷。
益生元是指對宿主產生有益作用而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它基本不被人體吸收,卻對維持腸道細菌的有益成分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的益生元對菌的生長有特定的作用,如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可選擇性促進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的增殖,并抑制潛在致病性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氏菌等),低聚果糖對乳酸桿菌的促進作用最大,可增加雙歧桿菌的數量,并減少腸道有害菌的數量。
孫艷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以每周適當增加含益生菌、益生元的食物,比如酸奶、泡菜、魔芋等。對于一些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或者有腹瀉、便秘、或消化吸收不良的人群,可以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適當補充一些益生菌或益生元的制劑,改善腸道環境,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恢復腸道健康,增強機體免疫力。
通訊員 秦璐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