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過去了。有那么多的老師在這逝去的一年選擇了拋棄公辦教師這個鐵飯碗。為什么呢,教育界的2017不太平。
越來越多的骨干教師想離開……
他們應該是最熱愛教育的,也確實是最熱愛教育的??墒乾F在他們中的許多,也開始考慮離開,為什么?
見過一個郊區的校長,牛逼哄哄的樣子,一說到老師離職,他就大手一揮:“我最不怕缺老師,現在有那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我只要肯要,多少老師招不到?”
他是怎么做到校長的,我實在是很懷疑的。
老師的工作最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因此老師們不敢輕易生病。而領導們卻總覺得學校少了他們照轉不誤。
但是,老師和老師是不一樣的!這點,他似乎不知道。
照理說,三十五六的人找工作,應該沒有絲毫優勢可言,大約許多領導們也是這么想的。
可是他們似乎不知道,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那時候我的朋友們也有離開老師崗位的,可是那時他們要離開,意味著只能重頭開始,進入完全陌生的行業,從最基層開始打拼。
現在呢?
由于社會教育機構的出現,讓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成了最熱門的資源,即便不去這樣的機構,老師自己拉出桌子做補課,也不會比在學校收入差。
而且,人自由!
現在的老師職業,其實相比社會教育機構,優勢正越來越小,原來的穩定工作,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原來的優渥養老,現在同樣不存在了,現在惟一令人羨慕的就是寒暑假。
可是假如收入能多到一定程度,相信許多老師,也未必會太在乎這樣的寒暑假的。
老師要的其實也不算多,一份穩定的收入,并不一定多高;一份應有的尊重。
前些天發生的一件事,讓網友全站老師這一邊:
事情發生在廣東連州。張老師當時是連州鎮第五小學一年級3班的語文課老師兼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學生家長要求給孩子調到教室中間位置,但這名學生個頭很高,如果調到中間,會擋住其他學生,于是就調到了倒數第三排,但其家長“不依不饒”,不斷打電話、發微信要求張老師給孩子調座位,使得這名家長與老師的關系比較緊張。
2017 年1月28日,當天正好是農歷大年初一,這名家長給張老師發了一個紅包,張老師以為是禮尚往來,家長想改善關系,順手就點了這個88.88元的微信紅包,并馬上返還了一個90元的紅包,但家長一直沒有收。
家長將截圖發到網絡,并投訴至教育局
沒想到,這名家長把張老師竟收受紅包的截圖發到網上,同時還到當地教育局反映情況,稱張老師私下收取家長紅包。
這一位家長不但不理解,還給老師挖了一個坑!
“既然一樣壓力大,沒尊嚴,為什么我不找個錢多的地方?”
中國一個還算富庶的城市當老師,教中學,每月收入4200——是所有加在一起。她老公是公務員,然后,她老公一個人就能頂起一家人的生活。
4200,成了她的零花錢。
她的工作量——一個星期只休息一天,平時要看晚自修,每年文案工作她自己統計過,大約有20到30萬字左右(這還是因為她屬于工作年份久的教師,不需要寫教案、反思、小結……)
老師的困境
那個要離職的朋友說了一個詞“掣肘”。是啊,我在寫字,你老要拉著我手,然后寫不好字還怪我,你說誰是受虐狂?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愿意全情付出?
今年有個區的高考一模作文題特別好“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你用君子的標準要求老師,卻又防小人一樣防著老師,你累,老師也累。
最近聽說,我的這個城市開始搞老師“標準化,全面化”培訓……天啊,想出這些的人,懂不懂教育?。】酌侠锨f各不相同,才會有那時期的燦爛文化。現在標準了這么久,全面了這么久,我們唯一能拿出來說說的文化人,卻是只上了小學的莫言。
中國教育的希望,在那些沒有榮譽和職稱的一線教師身上。
教育的希望在民間一線的教師,就是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教師,就是伴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的教師,因為民間有一批自由的教師存在。
有一位教師,他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是讓我感佩的理由,在他身上洋溢著一種自由情懷,他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由衷熱愛,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由衷熱愛,他的興趣點在于把孩子們領進科學的大門,讓孩子們學會研究,讓孩子們享受發現的快樂,體驗研究的成功,感受科學的魅力,這就是他最大的快樂,這就是他的興奮點,這就是他的幸福之處。
除此之外他一概沒有興趣:他對家教沒有興趣,從來沒有帶過一個家教;
他對所謂的課題研究沒有興趣,他沒有申報過一個課題;
他對撰寫論文沒有興趣,除了被逼無奈寫過一篇文章發表之外,再沒有第二篇文章發表;
他對出版專著沒有興趣,他從來沒有計劃出版一本個人專著,更不會把時間花在東拼西湊復制粘貼上;
他對評選優秀教師沒有興趣,你們愛評誰就評誰;
他對申報特級教師沒有興趣,誰想申報誰申報,他沒有時間去準備繁瑣的申報材料。
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以外的東西,凡教育以外的東西與他無關!他只對教育本身有興趣,所謂的教育本身,就是他喜歡他的學科,因此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他就是喜歡學生跟著他一起玩信息技術科學,一起玩研究,或者說是在科學中玩耍,在研究中玩耍,在發現中玩耍,一種非常原始的、單純的教育。
浙江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曉芬老師35年來,堅持用全板書形式授課,獲得學生們熱情追捧,成為校園新一代“課堂網紅”。
和往常一樣拿起粉筆,劉曉芬寫下今天的課程標題,開始她的8塊板書教學,從不間斷,從不喊累!
這樣的老師在中國還是有不少的,他們是教育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