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何伯勤:孔孟心性探微(一)


孔孟心性探微


本文是作者提交“孔孟之道與中華民族精神·第四屆全國書院高峰論壇”的參會論文,現全文發布,以就教于方家高士。


摘要:本文先從客觀的角度靜態地總體闡述心性之間的關系及孟子性善論的要義,指出心是性之載體,性是心之原理,情是心之作用,心是性情的高度統一體。再結合主觀體驗而動態地從感通之仁、思通之智和恒通之覺三個層面揭示心靈的內在本性,并指出孔孟所謂的智涵蓋道德價值是非判斷之智和邏輯推理是非判斷之智。這樣動靜結合、主客互證,力求徹底明了人類的心性真相,為修己安人打下一個良好的理論基礎。

 

正文:

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是儒學,儒學的核心則是孔孟之道,而孔孟之道的關鍵內容是心性之學,其中辯明體認心性本質及其之間的關系又是心性之學的重中之重。本文的思路是,先靜態地總體闡述心性之間的關系及孟子性善論的要義,再動態地多角度指示心靈的本性。所謂靜態的闡述,就是從客觀分析的角度把心性作為一個對象進行觀察了解;所謂動態的揭示,就是從主觀體驗的角度結合心靈活動的真實狀態指示心性的關系及心靈的本性。這樣動靜結合、主客互證,力求徹底明了人類的心性真相,為修己安人打下一個良好的理論基礎。

一、靜態地總說心性

(一)心性之關系

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心靈,這個心靈就是我們高級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只要是個正常的人,他的一切言行舉動,都是心里先想好,先有個主意,然后才訴諸于語言和行為。也就是說,我的語言和行為是完全受我的心所支配、所決定。語言和行為只是我們這個心中主意的外在表現而已,所以漢代的揚雄在《法言·問神》中講:“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周易·系辭傳》里也講:“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既然一切言行都是心之所發,那么就很自然地看出言行的修養還只是個表層,而更深層次的修養則是心靈的修養,所以,修身的關鍵是修心。《易傳》里就講:“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指的都是先修其心、先有一個好心腸、先定下一個好主意,而后動、而后語、而后求,指的才是言語、行動的外在表現。中國人之所以自堯舜以來,就極度的重視對人的心靈的培養和教化,孔孟之所以要旗幟鮮明地提出修心養性,我們平常也都很看重彼此的良心良知,原因就在這里。也可以說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心靈教化的傳統,簡稱心教傳統。

我們平常去辦一件事或者研究一件事物,總是先要把該事物的基本特性和規律或者叫原理認識清楚,了解明白,然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既然外在事物都有個基本特性和原理,那我們的心靈難道就沒有其基本特性和根本原理嗎?我們的這個心靈也是宇宙人生當中一種真實的存在,否則它怎么能發揮作用、怎么能主宰我們的一切言行舉動呢?既然是如此重要的真實存在,它必然有其基本特性和根本原理。我們要修養自己的心靈,就必須把心中本來具有的最本質的特性或者叫原理弄明白,只有把這個本質性的原理體會到了,明白了,自然就能按照這個原理修養自己的心,自然就能擴展到外在的言行,從而用我們的善言善行來立身做人乃至建功立業。因此,我們說心靈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和根本原理就是性。我們平常所講的修身養性的性,指的就是這個性。這個特性其實也就是原理,只不過表達的角度不同罷了。所以宋儒程頤及朱熹常講:“性即理也”。這個理字,是泛指天地萬物之中所普遍具有個理而言。這個性字,是專指我們人生當中所具有的道理而言。因為人生的關鍵取決于人心,而人性正由是人心的種種活動而體現,所以從根本上來講,所謂性就是指我們這個心靈所具有的根本原理。

從字源上來講,性字從生從心,左邊是個心字,右邊是個生字,就是指人天生以來其心中就有個性在,換句話說,就是人生之所以為人生、人心之所以為人心,就因為人心中有個根本的原理在,所以把這個原理就叫做性。這個理,這個性,其實指的是一回事。如果沒有這個原理,或者說如果不遵循這個原理,那么人的生命也就不成其為人生,那就成了畜生;人的心靈也就不成其為人心,那就成了獸心。這個理,是人天生以來心中就具有的,所以也叫天理;這個性,是決定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所以也叫人性。其實天理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天理,所以天理和人性實在只是一回事。

那么我們的心和性或者說人心和人性之間是個什么關系呢?簡要來講,心是性之載體,性是心之原理。就是說,這個原理不是憑空存在,就人的生命而言,它存在于我們的心中,所以我們的心就是承載這個原理的載體;反過來講,我們的心并不是生來就是雜亂無章的,它有自己的根本的原理,這個根本原理決定了我們人之所以能夠在天地間生存和發展,讓我們能夠世世代代活下來,而且是有別于禽獸的那種開創性的活下來,所以這個根本原理就是人類心靈的本性,簡稱性。正是在此意義上講,心性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沒有無心之性,也沒有無性之心,所謂心性不二,即此謂也;但心性雖然不二,可是終究還是有別,不能將二者完全等同起來。中國古代學術史上特別是現在學術界有很多人把心性不二理解成了心就是性,性就是心,進而得出心就是理,這是被文字所遮蔽,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心性之關系是極其豐富微妙的,心是性之載體,性是心之原理,這是心性之間最基本的關系,也是我們區別心性最基本的認識。而心靈基于本性并通過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作用則是情欲才氣,用西方心理學來講,就是所謂的知情意。因此,綜合心性情三者而言,性是心之本體和原理,情是心之作用和表現,而心是性情的統一體。所以張橫渠在《性理大全》中講:“心統性情者也。”馬一浮先生也講:“心兼理氣,統性情。”可見,心靈本身兼具理氣二面,是性與情的高度統一體。

(二)性本善之要義

我們心中的這個性,它不僅是人之所以為人、心之所以為心的根本原理,用哲學上的話講就是人之為人、心之為心的形而上的根據,而且我們也可以說,這個性,它本身就是善,就是美,就是真。《詩經·大雅·烝民》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就是說,人類從天地間生成以來,他所從事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背后,都有一個根本的原則,這個根本的原則,自天之所賦而言叫天則或天命,所以說有物有則;自人之生命而言叫天性或人性,這是人類生命天生以來所秉持的恒常不變的本性,所以叫秉彝。在中國人的眼中,天地本身就具有生成萬物而生生不息的真實不虛的善德美德,所以《周易·系辭傳》里講:“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最大的德性就是這個生成的生、生命的生,所以天的德性就是善,就是美,就是真,如果老天不善不美不真,如何能生成變化出這世界萬事萬物的善美真呢?既然老天的德性是善是美是真,而人類是從天地間生成而來,那么老天必然把這種真善美的德性賦予人類,就好比下個命令一樣,所以《中庸》里第一句話就講:“天命之謂性”。這就使得我們人類的本性天生就是真善美,因此人類天生就喜歡美好的品德,人心天生就好善向善,所以說好是懿德。正是在此意義上講,孔子就提出人性相近,孟子就主張人性本善。

但這樣講,對今天的人來講,多少顯得有一些武斷,因為現在的人深受科學思想的影響,看天地只是個物質的時空體系,已經很難領略到天地之真、天地之善、天地之美。現在直接由天地之真善美而指出人性之真善美,人們怎么能夠有真切的體會呢?沒有真切的體會,所謂的修身養性就成了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話。所以要想對自己的心性有一個真切的體認,必須要結合個人的內心體驗來指點,來體悟。比如孟子在講性善論的時候,就是從人心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種端倪來指點性善的。下面,就從前面這種靜態的總說轉入動態的分說,來進一步了悟我們心靈的本性。

(未完待續)


請 長 按 識 別 或 讓 朋 友 掃 碼 關 注

伯勤國學讀書會


歡 迎 轉 發 到 您 的 朋 友 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陳鼓應:莊子論人性的真與美
[轉載]吳展良:朱子的認識方式及其現代詮釋
中國哲學基本范疇與重大爭辯:心、性、心性
人的心靈關照一切,在心靈的覺悟中,天地萬物顯示出自身的意義
心靈與心性
人心共有十層:魂三層、魄七層,十層之外便是生物本能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涧| 宁都县| 正宁县| 肃宁县| 修武县| 清镇市| 灵璧县| 鸡泽县| 绥中县| 上饶市| 南郑县| 南和县| 安福县| 安龙县| 潜山县| 上犹县| 乐亭县| 察哈| 桓仁| 苗栗县| 宁陕县| 威宁| 周至县| 舟曲县| 平潭县| 嘉义县| 南岸区| 兖州市| 文山县| 洛隆县| 西昌市| 泗洪县| 澄城县| 建昌县| 会昌县| 新兴县| 桃园市| 灵丘县| 青岛市| 贺州市|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