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如一縷春風吹進了我們的課堂,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這一方法。
但是在課堂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老師一宣布討論,教室里立即“嗡”聲一片,熱鬧非凡,學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組合成組。仔細一看,合作學習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組演變成了個別學生的“一言堂”,少數學生往往一言不發,等待小組中的領袖侃侃而談,大家在熱鬧中草草結束了所謂的“合作學習”;要么,走向另一個極端,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致合作學習結束后,整個小組尚不能拿出一個或兩個代表小組整體意見的觀點……如何讓合作學習更加合理地進行?我做了如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說一句話:習慣成自然。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中出現的不傾聽、不分享、開小差、固執己見等游離于合作團隊之外的不合作現象逐漸成為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習慣,才能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為此,我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時,有目的培養學生形成七個學習習慣: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善于并敢于質疑的習慣;積極主動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認真傾聽、正確評價同學發言的習慣;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善于總結的習慣。
二、少而精的選擇合作的問題
合作學習的問題一般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平時的收集、積累和沉淀,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用某種工具,通過某種途徑、某種形式收集某種資料,認真做好課前準備。(這樣就可能避免小組合作時因準備不充分學生們七嘴八舌沒有中心的發言。)我注重了要選擇讓學生分組討論所需提的問題,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節研討課我們首先在組里先進行研究,特別注重問題的選擇,一般每次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都只提一或二個問題,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討論的方向很明確,焦點很集中,所以能夠比較快速而準確地討論出結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討論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思維常常超出我們的想象,有幾次在討論的過程中均出現了我們意料之外的答案,這也使每個小組之間互相啟發、共同進步,我們老師也受益非淺、教學相長。
三、使用小組發言卡
合作學習前,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課題要進行獨立思考。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問題才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增強學習的有效互動,有利于把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否則,合作學習中學生參與會不平衡,學困生的“搭車”現象就不可避免。小組學習經常出現“搭車“的現象,即小組中的成員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務被個別學生包攬,學生參與不平衡,出現了開始我們提到的現象。
對于任何一個小組來說,忽視小組中任何一名成員的做法,都是得不償失的。以學習時應使學生各自為他們的學習負責,我嘗試使用發言卡,即小組里的學生,每個人擁有不同顏色的發言卡5—6張。上課時,每人每發言一次,就要投卡一張,以表示自己的發言數量,直到這些卡用完為止,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會珍惜自己的發言機會,能力強的同學也會幫助組內不積極活動的同伴,小組內少了逃避責任的人,也少了“自由乘客”
四、建立小組評價激勵制度
我主要采用獎勵牌,獎勵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小組。不論是小組討論還是集體發言,每個同學都要按照小組的分工,積極主動參與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即可為小組得到一定的獎勵。注重獎勵小組長。大多數小組長工作十分認真負責,他們負責收本小組每天的家庭作業,組織本小組的每個組員在討論時都要發言,課堂練習也由小組長組織批改、訂正。我每個月還采取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比,評出優秀小組,每個組員分別獎勵三分、二分、一分,其組長多獎勵兩分。這樣,就有效地激勵了每個小組長的上進心,也增強了每個組員的集體榮譽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紀律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