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的表現
體育運動是多種感官參與的過程,而自閉癥兒童是全面發展性障礙,做運動正是矯治這些障礙的有效方法。
自閉癥兒童的表現
1、運動量不足。表現在每日活動的時間往往不足2小時,且內容單調,一般僅限于走、跑兩項活動,有的甚至不活動。
2、大肌肉力量差。表現在動作的協調、穩定性不足。如:跳蹦床時腿發顫,跳動姿勢不穩;拋接球時動作無力,手眼不協調或怕球碰著,不敢接球,拍球時腰彎得很低;對爬、跑的活動很懼怕或是逃避。
3、運動技能低下。表現在不會拍球、踢球、自拋自接球、跳繩、做操等。
4、平衡能力低。如:不會走平衡木,不會單腳站立,不會單、雙腳蹦跳等,特別是沒有語言的孤獨兒童,大多數雙腳落地的能力很差。
5、耐力差、惰性強。如:不能自覺地按規定完成訓練內容,極容易逃避,要靠老師大量的身體幫助完成。
運動對自閉癥孩子的作用
體育運動能力與兒童生長發育緊密相關。例如,正常的兒童應該是3個月開始翻身,8個月會爬,一歲多會行走,一歲半會自如行走,兩歲會跑。
試想,一個到了兩三歲還不會走路的孩子,肯定是大腦神經出了問題。這就說明,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是在大腦神經和肌肉的控制下進行,動作能力是反應其生長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兒童動作的發展涉及身體肌肉、骨骼、筋腱等各個部位,在這些部位中,分布許多感覺神經細胞和神經傳導裝置,通過動作活動,使人的大腦獲得許多有關身體各部位的信息,獲得身體與外界環境平衡與否的信息,而使動作協調起來,對外界做出正確反應。
從這一意義來看,通過運動訓練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例如:練習雙腳走直線的運動既鍛煉視覺,又鍛煉了雙腳正確分步和平衡姿勢的感覺等。還有爬行和模式訓練,被人稱為不開顱的腦手術。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探討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時認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動作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充分強調了動作發展對兒童智慧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實踐中,我們也看到一些自閉癥兒童經過運動訓練后,癥狀得到改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推斷,是腦部功能有所改善。所以說,大運動協調能力的訓練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幫助智力發展的有效方法。
一些自閉癥兒童的語言交往能力差,甚至是無語言,或只會發一些簡單的聲音。對這樣的孩子進行單一的語言訓練(就語言而語言訓練)是不行的。因為語言的形成和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其中包括大腦中語言神經的發展和語言器官的發育,呼吸及氣息的運用,以及認知能力的發展,語言環境的影響等等。
因此,自閉癥兒童語言發展障礙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做運動訓練對他們語言發展可以起到促進作用。特別是大量做蹦跳運動會增進氣息的順暢性,邊跳邊說可以提高聲帶的功能,增強發音力量。
注意力的問題是自閉癥兒童發展中的常見問題,運用大運動訓練可以幫助他們改善注意力。運動過程本身就需要注意,如:拍球、拋接球、踢球、滑滑梯、走平衡木等等,特別是走平衡木對訓練注意力集中很有幫助。另外,孩子對活動的物體感興趣、有興趣,便容易引起注意。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便會發現,孩子注意力有了一定提高。
健康的身體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適應環境的必要條件。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能量消耗,提高身體各器官的機能,促進生長發育。有的自閉癥兒童身體發育較差,如:有的身材比同齡兒童矮小,有的瘦弱無力,也有的過于肥胖,只有提高身體素質,才有可能使他們更好地發展。
人的行為往往受情緒影響,特別是自閉癥兒童對行為的控制能力較差,他們的情緒波動大,又不會表達,常常發泄,由哭、鬧等行為發展到攻擊、破壞、自傷等。對不良行為采取懲罰的方法效果有限,即使當時有效,過不了多久還會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參與體育運動效果會非常明顯,這是因為運動能使人的身體內產生化學變化,使人獲得快感。例如:我們成年人都有體會,有時心情不好,外出活動一下,頓時會感到心情舒暢了。
另外,在運動中,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各種有益的活動,還可以得到表揚、獎勵,從而有效地限制了不良行為,(使其沒有重犯的機會)使良好行為得到強化和發展。例如:有的小朋友喜歡開燈,有的喜歡鉆柜子,扔東西等。對于這些行為,說教是沒有用的,而是在不斷的訓練中,他們的不良行為卻不知不覺的改掉了。所以說,大運動訓練是有益活動替代不良行為的過程,是改變不良行為的有效方法。
平衡能力是兒童發展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對思維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平衡能力提高使兒童對各種感官信息的接受、傳導及統合都有明顯作用。大多數自閉癥兒童平衡感差,那么,做翻跟頭、滾動、滑板、攀登、走平衡木、旋轉及左右手和左右腳的協調活動(踢球、跑步、上下樓梯等)都能有效提高身體平衡能力和空間感知能力。
體育運動能力訓練對孤獨癥兒童發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同時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是為了獲得某項動作技能,重要的是取得運動以外的效果—促進孤獨癥兒童的身心發展,培養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