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部分有用。
艾灸是最常用的一種灸法。灸法產生于中國遠古時代,主要是借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與針刺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故通常針、灸并用,稱為針灸。艾灸以艾葉為施灸的原料,主要包括艾柱灸和艾條灸兩種,具有補腎驅寒、扶陽固脫、活血通絡的作用。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附著端(肌肉和骨骼接頭的地方)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癥,具有從附著端炎癥到纖維化再到骨化的演變過程。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表現為脊柱疼痛、僵硬、功能受限、畸形等等;此外,還可有外周關節型和關節外損害,前者主要表現為外周關節受累如膝關節、踝關節,后者常見的有葡萄膜炎、IgA腎病等。
目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提倡目標管理,即最大限度地緩解炎癥,治療方法包括西醫治療、中醫治療和中西結合治療。西醫治療的常用藥物包括生物制劑、慢作用抗風濕藥、非甾體類消炎藥;中醫治療主要是在中醫辨證基礎上采用中藥內服外治;中西醫協同治療即中西醫配合以進一步提高療效。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風濕病科多年來以中藥為主、內外兼治、中西協同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其中醫外治極具特色,包括中藥濕包裹、超聲藥物透入、藥罐療法、中藥蒸床等,以最大程度的緩解患者病情。
艾灸具有補腎驅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因此是一種較好的適宜強直性脊柱炎的中醫療法,能幫助部分緩解患者的脊柱疼痛、僵硬,可以作為上述治療的輔助治療措施,但不能替代上述方案。
中醫治療的核心是辨證論治,艾灸亦一樣。因其具有溫熱性質,艾灸主要適宜于辨證屬寒證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表現為脊柱和(或)關節疼痛、僵硬、怕冷,癥狀遇寒加重,遇熱則減,舌質淡黯舌苔薄白。對于辨證屬熱證,或合并葡萄膜炎、IgA腎病等關節外損害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宜使用艾灸,可能有加重病情的風險。
對于病情適宜的患者,艾灸時可以選擇腎俞、命門、足三里等穴位,或請中醫風濕科醫生幫助辨別證候,選取穴位。
作者:陶慶文 主任醫師 教授 研究生導師 中日醫院中醫風濕病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