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講:“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畜為益,五菜為充”,可見五谷雜糧是作為每日飲食的基礎,健康的基石。在《黃帝內經》中,五谷被稱之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現代通常所說的五谷是指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因而五谷雜糧就泛指糧食作物。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的功效。可主治小便不暢,腹瀉等癥。
薏米又叫苡米,其所含蛋白質遠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對減輕胃腸負擔,增強體質有益。中醫認為,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有關專家研究證明,苡米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將苡米與大米煮粥或加入適量冰糖食用,能使腫瘤患者食欲增加,減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
大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宜常食用。大豆可以降低膽固醇,分解脂肪,降低動脈硬化的功效。大豆營養豐富,富含優質蛋白和天然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能與機體雌激素受體結合,具有雌激素的雙向調節,對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激素相關腫瘤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拮抗作用,提倡食用。
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脾益。腎、養心安神功效。心煩失眠者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用。此外,麥麩含高膳食纖維,對結腸癌有防治作用。
小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于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瀉及病后體虛者食用。小米熬粥時上面浮的一層細膩的黏物,俗稱為“米油。中醫認為米油的營養極為豐富,滋補力最強,有“油可代參湯”的說法。
五谷雜糧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且大都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提供人體必需的大多數營養素,但癌癥患者在食用時,要進行粗細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適當增加戶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