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都怕胖,就怕腰上、臉上、大腿上有贅肉。逢年過節身上多長一點肉,都緊張得不得了。但是,很多人只關心看得見摸得著的胖,殊不知脂肪長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其實更要命!
就比如,長在肝上。
肝臟從“發胖”到癌變,只要4步
有些人總覺得癌癥離自己很遠,但其實,肝臟從長胖到癌變的過程,只需要短短四步。
第一:發胖 “發胖”,其實說的即脂肪肝。當過量的脂肪在肝臟細胞內堆積,超過肝重量的5%時,便形成了脂肪肝。
第二:發炎 進入體內的脂肪逐步覆蓋肝臟,這時肝臟會開始反抗發炎,即出現脂肪性肝炎。
第三:硬化 炎癥繼續發作,就會刺激肝臟內纖維組織增生,并逐漸增厚、變硬,即出現肝硬化。
第四:癌變 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稱為“肝癌三部曲”。
肝癌的發生,與肝炎、肝硬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機體不能及時清除異常的肝細胞,就可能發生癌變。
脂肪肝不痛不癢,很多人不把它當一回事,但這其實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報:你的肝有危險了!
數據顯示,脂肪肝患者并發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
當然也不必過于緊張,并不是說脂肪肝必定會發展為肝癌(這種畢竟是少數),而是提醒大家,脂肪肝一定要預防好、控制住!
這6種肝臟,最易發胖
1. 肥胖肝 人一旦胖起來,脂肪就會在全身各處安家,包括肝臟。減輕體重,就能讓這類肥胖性脂肪肝好轉,甚至消失。
2. 酒精肝 解酒需要肝臟出力,酒喝多了,肝也會喊累。
過量飲酒,會損傷肝功能,導致脂肪的代謝紊亂,引發酒精性脂肪肝。
3. 減肥肝 過度節食,糖類攝入不足,就要靠分解脂肪來提供熱量。這樣會導致肝臟工作量激增,引起肝功能紊亂。
4. 素食肝
大家可能會奇怪,都吃素了,怎么還有脂肪肝呢?這是因素食者蛋白質攝入不足,很難合成載脂蛋白。載脂蛋白是“運載脂類物質的蛋白”,正因有它的存在,才能實現脂質的流通,將脂肪從肝里運到血里。如果缺乏了這種蛋白,脂質就只能堆積在肝臟內,哪也去不了,于是形成營養失調性脂肪肝。
5.糖友肝 糖尿病與脂肪肝常常相伴而來。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高達46%,這是因糖尿病引發的高血脂、高血糖,也是誘發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6.藥物肝 某些藥物如皮質激素、四環素、減肥藥等,易引起脂肪肝。目前市面上的藥物,有1千種以上具有潛在肝毒性。
由此也可以看出,脂肪肝并不是胖人們的專利,瘦子同樣不能掉以輕心!據統計國人脂肪肝患病率12.5%~35.4%,這意味著每3個人中,可能就有1個脂肪肝,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吃出來、喝出來的。
發生率這么高,一不小心中招可咋辦?別怕,下面這份“肝臟減肥秘籍”能幫得上你:少吃2白、多吃2黃,把吃出來的脂肪肝吃回去
★ 少吃2白
白糖 高糖飲食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導致脂肪更多地聚集在肝臟周圍,引起脂肪肝。故建議最好少吃糕點、冰激凌、糖果等甜食,少喝含糖飲料。
豬油 豬油、牛油等動物脂肪都屬于高脂肪食物,應盡量減少食用,炒菜用油最好以植物性油脂為主。
★ 多吃2黃
紅薯 紅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于預防肥胖及脂肪肝。建議每天搭配80~100克的紅薯食用。
玉米 玉米中含有的纖維素比大米、面粉高6~8倍,它所含的亞油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適合脂肪肝患者食用。
總結起來,飲食上有這幾點建議:
1. 多魚少肉 不是不能吃肉,而是得挑著吃。一天的肉類攝食總量最好控制在150~200g以內,可多吃低脂肪、高蛋白的水產魚類和豆腐,少選擇畜和禽肉類。
2. 控制用油 每日烹調用油應控制在20~25g以內,建議多用清蒸、水煮等清淡少油的烹飪方式。
3. 粗糧代替部分主食 精米白面更易在肝臟內轉化成脂肪,可用部分粗糧雜糧,如燕麥、玉米、紅薯、高粱等代替主食。
除上面幾點,患脂肪肝的人,還要特別注意戒酒,并“邁開腿”,堅持有氧運動。還有一點要提醒:如果是中、重度脂肪肝,必須根據醫生建議,及時進行必要的藥物干預,使其不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