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表現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伴有大汗、煩躁不安、恐懼及瀕死感,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或數天等癥狀。
但是,我們也往往會碰到不典型的,臨床上的三高患者、老年人、亞健康人群,需要高度謹慎!
沒有胸痛的心梗
67歲的周奶奶反復咳嗽咳痰10余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近日,她呼吸困難,無明顯胸痛,被緊急送入湖南泰和醫院。入院時,周奶奶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自訴呼吸困難癥狀已有半天。
接診醫生立即給予相關治療,并完善相關檢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偶發房性早搏,ST段異常。急查肌紅蛋白、肌鈣蛋白等被高度懷疑為急性心肌梗死。
立即請心內科專家會診并通知家屬,行急診PCI術,手術中發現周奶奶左主干近段狹窄50%,前降支中斷、遠端可見肌橋50%,術后周奶奶的不適癥狀明顯緩解。
為什么心梗會呼吸困難?
湖南泰和醫院心內科主任江斌副主任醫師說這是一例隱匿型的心梗,患者有慢支病史,臨床誤診率極高。
急性心梗時,心排血量下降、心室腔內壓力增高、肺靜脈淤血,導致左心功能不全,出現咳嗽、呼吸困難。
這個呼吸困難是心源性的,它一般病情重、發展迅速、平臥時加劇,休息時能緩解。
該病友有慢性疾病史,同時伴有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等癥狀,應及時進行心電圖和心肌壞死標志物檢查,防止誤診或漏診。
急性心肌梗死為什么不痛?
心梗是致命性心臟病,最常見表現就是胸部疼痛,通常為劇烈疼痛,有人比喻這種疼痛為大山壓在胸口一樣痛!
但是臨床上危險性更高是缺乏典型的心絞痛癥狀或僅表現為輕微的胸悶的急性心梗,稱之為“無痛性心肌梗死”。
影響因素有哪些呢?
1、年齡因素
研究發現心肌梗死有無胸痛表現與年齡有關。老年人痛閾高、耐受力強,而發生心肌梗死時,心排出量降低,腦組織缺氧,導致疼痛敏感度降低。
2、冠脈狹窄及多支冠脈病變,并伴有心肌變性
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前有心絞痛病史患者較無心絞痛病史患者的側支循環要好,且心絞痛發病率越高,側支循環就越好,這能減弱疼痛癥狀。
3、腦循環障礙
尤其是陣發性暈厥、嚴重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的心肌梗死患者,均有嚴重的腦供血不足,導致大腦缺血缺氧、感覺遲鈍,而對疼痛感降低。
4、糖尿病
糖尿病會伴有痛覺傳導的異常,導致其疼痛耐受性增高。發生心肌梗死時,由于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導致心肌感覺傳入纖維受損。
5、心臟并發癥
心肌梗死并發休克、嚴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腦卒中時,其疼痛被并發癥的嚴重癥狀掩蓋,造成無痛的假象。
6、心肌梗死的部位
無痛性心肌梗死多為后壁、右冠狀動脈梗死,而有痛者多見左冠狀動脈梗死。
7、局部范圍內、持續時間長的心肌缺血
既然不胸痛,怎么才能發現心梗?
1、突然出現嚴重的心慌感(在無情緒波動和劇烈運動下)伴出冷汗、惡心、面色蒼白、胸悶等要考慮是否為急性心梗。
2、年齡大于35歲的患者,疼痛如果發生在口腔與臍部之間的位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進行心電圖檢查。
3、在慢支病史上,突然胸悶氣短,憋氣加重,與肺部體征不符合者。
4、在高糖病史基礎上,突發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大汗,血壓下降者!
5、除胸部以外的異位疼痛為表現,無明顯誘因者。
6、老年人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抽搐等腦循環障礙者。
7、近期內出現不明原因的血壓下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