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造成濕氣重的主要原因是因脾臟運化能力變弱。“脾主運化”包括兩個點,一個是運化水谷精微,就是把我們吃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提供營養;二是運化代謝水液,就是說脾對水液有吸收、轉輸和布散的作用。如脾的運化能力變弱了,就不能及時的運化和布散水液,造成濕氣重。另外還有幾個外部原因:平時寒涼冰冷的食物吃的比較多,常吹空調,運動量少,上班族大抵都有這些問題。還有就是這位同學問的環境原因,長期居住或工作在海邊或潮濕、陰暗、寒冷的地方,都會導致身體濕氣加重。
祛除濕氣是個大工程,生活中除了堅持艾灸祛濕,還可多吃一點具有祛濕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紅豆、山藥等,不僅除濕,營養價值還高。
答:可以做,效果不會差。
人體氣血的循環,臟腑經絡的活動,都是以陽氣為根本。
人體陽氣充足旺盛,就如同艷陽高照,天地萬物就有生發之機;人體陽氣衰敗虛弱,就如同烏云密布不見天日,萬物得不到光照就會枯亡。從季節上來講,冬季是人體寒氣最重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一個季節。
所以在冬季時候可以用艾灸補益陽氣,這對中老年人和寒性體質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答:“不榮”這兩字全句是“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出自《內經》不通則痛是經絡堵塞而造成的疼痛;不榮則痛是說因陰陽、營衛、氣血、津液虧損,臟腑、經脈得不到濡養而發生的疼痛。
答:津液是指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像口水、眼淚、胃液、腸液、尿液、津液等等。主要以水分為主,并含大量營養物質。在人體中,除了血液以外,其它所有正常水液都能叫做“津液”。津液有滋潤濡養、化生血液、調節營養和排出廢物等功能。它源于食物,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通過脾胃、大小腸消化吸收中的水分和營養生成津液。充足的水飲類食物是生成津液的基礎,不過補充津液并不是大量喝水就行了。如果脾胃、大小腸功能變弱,也會造成津液生成不足。
想補充津液,喝水是必要的,更要堅持艾灸調理脾胃,飲食上可通過食用蜂蜜、銀耳、烏梅等食物獲得津液。熬夜、焦慮、發怒都會造成津液耗傷,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作息規律和情志調節。
答:最好不要。
艾灸調理要有整體觀念,在調理時可先以最主要的癥狀為優先,你會發現在調理的同時很多其它的問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好轉。可以在當下問題調理好之后則可以根據整體情況再進行調配。
“在別的地方看到有灸頭面部的,而溫元通脈說的頭面部不可以灸,怎么回事?
并不是說不可以灸,而需慎灸。
在我們的頭面部依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它直接裸露在外面。有的人皮膚較敏感,艾灸之后容易出現紅色的印記,像福娃一樣。
或者身體中寒濕過重,艾灸后容易出現灸瘡,會影響到美觀。畢竟頂個灸瘡在外面走著也不好看是吧,別人也不知道你這怎么回事,徒惹別人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