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低熱,可由多種原因導致,在這簡單介紹三種可能情況,
一.外感病導致發熱,就是感冒發熱,有些感冒發熱會持續一段時間不痊愈,最終形成長期低熱。二.往來寒熱,這種熱型較特殊,患者自覺發熱有定時,如下午1點開始,3點結束,第二天又1點開始,3點結束,很有規律。 三.持續性低熱,無感冒病因,也沒有規律。
以下我們通過3則真實病例來詳細分析下各種低熱
李某,男,22歲。2020年7月4日網診。
主訴:低熱一個月,體溫始終37.5左右,惡風,手足心熱伴出汗,口干不欲飲。
患者為《傷寒論》課學生,自述因一個月前因外感導致流鼻水,惡寒,持續體溫37.5左右,服用西藥阿莫西林后基本除低熱外其余癥狀基本緩解。自己辯證為少陽兼表,自服麻黃附子細辛湯(處方有誤),服用后手腳心發熱,心稍微煩躁,低熱未解除。平素體質容易腹瀉。余無不適。舌胖大苔白滑。脈網診未測。
聽完學生論述,又詢問其他癥狀,有口苦,兩脅漲滿,惡心干嘔等癥狀,雖處方用錯,然而學生對自己辯證少陽兼表應可取,囑咐其可用柴胡桂枝湯兩解。
五天后學生反饋,先服用中成藥小柴胡顆粒五天,口苦干等解除,但體溫仍然37.5左右,未緩解。再一次詳細詢問病因,由于外感導致低熱,目前不怕冷不怕風,食欲略差,天熱有汗,涼則無汗,舌苔白滑,體溫一直37.5左右。思索此邪氣仍在表導致外證未解,當桂枝湯發汗。與桂枝湯 2劑,囑咐其服藥后喝粥取微汗為宜。
2日后學生反饋,體溫36.8,已經恢復正常,目前手腳心仍熱,又服用桂枝湯3劑,體溫一直沒有升高,手腳心熱減輕。
按語:此則病例即感冒后期由于邪氣不能完全去除而導致的低熱一案。那為什么感冒會發熱呢,中醫認為這是正邪相爭的結果,首先我們要知道正常人體有營氣衛氣,他們有不同的分工,營氣就是營養之氣,衛氣的作用就好像陽氣一樣,有抵抗外邪的作用,邪氣侵犯人體,衛氣奮起抗擊,衛氣盛故發熱。此患者先外感表證,而后入里出現少陽口苦口干問題,后少陽用柴胡湯解除,但表證發熱仍在,傷寒論原文云: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隨后與桂枝湯發汗則愈。
郭某,女,46歲。2019年12月14日就診
主訴:低熱半年,體溫時高時低,高39,低37.2。
現癥見:低熱,患者自述下午3點發熱,持續1h后熱退,隔一天又開始發熱,發有定時。食欲差,口干,胃脘不適,心悸,寐可。余無不適。
舌診:舌瘦苔薄白有裂紋。 脈:弦滑細弱。
處方:柴胡10g,半夏15g,黨參15g,黃芩15g,桂枝30g,天花粉15g,生姜15g,大棗5g,炙甘草10g,七劑21袋。
2019年12月22日復診,低熱已經消失,諸癥減輕。
按語:此為往來寒熱,也可發為長期低熱。這種往來寒熱因為正氣抗擊導致,正氣盛抗擊邪氣于外,故發熱,正氣虛邪氣趁虛而入則寒,故往來寒熱。此種低熱根據傷寒論可直接應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最終幫助正氣驅除邪氣,故熱自解。
王某,女,50歲,2019年11月14日就診
主訴:低熱2年余,長期體溫37.3左右
現癥見:低熱,體溫37.3,更年期,盜汗,平時汗也多,煩躁,下肢怕冷,乏力,精神頭差,納寐可,無口干口苦,余無不適。
舌診:舌胖大苔白滑。 脈:沉滑無力
處方:麻黃10g,細辛10g,附子15g,龍骨牡蠣各10g,砂仁5g,黃柏15g,炙甘草10g。7劑21袋。
2019年11月21日復診,患者自述癥狀有所減輕,但盜汗、平時汗還是多。前方加附子至30g,7劑21袋。
2019年11月28日復診,患者自述低熱已完全消失,汗出減少。
按語:此患者長期不明原因低熱,在西醫院檢查無異常,遂求治于中醫,察其脈沉無力,有下肢怕冷,乏力等癥狀,斷為少陰病,傷寒論云: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此患者有盜汗,汗多,煩躁之證,是否為陰虛火旺呢?其實不然 ,盜汗也有陽虛盜汗,陽氣浮于外則出現低熱、煩躁等癥狀,但大背景卻是一片陰寒之像,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此種低熱.因陽氣在外導致,絕對不可見熱清熱,此三則醫案藥方中未有一味清熱藥,但卻都能退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體現。
長期低熱在臨床上很普遍,很多患者檢查一圈都沒問題,這就可通過中醫的陰陽來看待這問題,以上醫案中處方一定要通過中醫師辯證論治來使用,不可盲目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