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大部分器官都是沒有微生物的,不過腸道是例外中的例外。如果不借助顯微鏡,你甚至無法窺得這些微小生物的真容,但就是這些微型的小個子,在我們腸道內的數量多到數以萬億。腸道里的細菌多到什么程度?我們可這樣作個比較。它們數量,比組成你細胞的數量還要多;而這些腸道菌群攜帶的基因數量,也遠遠超過我們人類的基因總數。我們總以為人類已夠復雜的了,這些細菌,比我們更復雜。
一些科學家斷言,人體內的腸道菌群,龐大到可以鑄就另一個你!此言不差。我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情緒心情,包括我們每個人獨特的個性,都可以對體內腸道菌群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使得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菌群組成。反過來,我們體內獨一無二的腸道菌群又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狀況、體型肥瘦、心情,甚至波及行為和思考模式。換句話說,我們體內的腸道菌群,以它們獨有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它們,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重要和復雜。
細菌在人的認知中,都壞印象。一直以來,殺滅它們的欲望,要遠遠高于保護。如:為對抗細菌感染,人類一直在研發抗生素藥物的道路上高歌猛進,臨床上,有很多醫生習慣于使用抗生素,盡管不是每個病例都必要。強力對抗細菌、濫用抗生素的嚴重后果是,我們腸道內的共生菌被毫不留情地鏟除,而殘留的耐藥菌卻開始大量繁殖。這可不是好消息!因耐藥菌感染導致的疾病,比非耐藥菌要麻煩和難治很多,如尿道感染、腸道敗血癥等。
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腸道內大量繁殖的耐藥菌還會隨糞便排泄到體外。這意味著,它們將帶來環境污染,并由此而進入食物鏈,帶來更嚴重的破壞。
其實,在與細菌進行長期不懈的搏擊中,我們或許走錯了方向,保護平衡遠比消滅和鏟除更重要。因為,我們體內絕大部分細菌,實際上對健康是有益的。我們體內的腸道菌群,根據其主要功能偏向,可劃分為益生菌(可簡單理解為有益菌)、條件致病菌(有些人也稱之為中性菌)和致病菌(也有人叫它有害菌):
& 益生菌:益生菌是我們腸道內數量最為龐大的細菌群體,占腸道菌群的99%以上。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也是酸奶配料表中最常見菌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都屬于益生菌。這一群龐大的有益菌,黏附在我們的腸壁,小心翼翼地與我們維持著互惠互利的共生關系。它們努力制造各種有利于我們健康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參與多種食物的消化、促進腸蠕動、保護腸壁并避免其與有害物直接接觸、排擠和消滅致病菌以維護我們的健康等。
& 條件致病菌:條件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腸桿菌、腸球菌等,這一類細菌是出了名的墻頭草。它們數量并不多,當腸道健康時,各自相安無事,它們甚至也能為健康添磚加瓦。但是,一旦益生菌出現問題,它們就會倒戈相向,引發疾病。
& 致病菌:這類細菌是最臭名昭著的一群微小生物,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沙門氏菌、致病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本不屬于我們的腸道,一旦不小心侵入我們的腸道,如誤食,就會引發多種疾病,包括腹瀉、食物中毒等,或產生致癌有害物質,以及影響我們機體的免疫功能。
你看,在健康前提下,其實我們腸道自身固有細菌群體,從來不會與我們為敵,而是互通有無、有利互助的好兄弟!平衡崩潰、關系破壞而誘發的健康問題,說到底,主要原因來源于你自己。
正如前文所述,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情緒均深刻影響我們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健康平衡。
與我們人類一樣,腸道菌群也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表。當我們生活不規律、飲食不一時,熬夜追劇、通宵達旦電競玩得你死我活、吃飯不規律有上頓沒下頓、時不時來個夜宵飽口福時,我們腸道內的益生菌群小兄弟就該怨聲載道了:“大哥你不悠著點,還給不給我們活路!”長此以往,菌群平衡被打破,會引發多樣的健康問題。不佳飲食習慣,長期偏愛高脂高熱、高糖高鹽、油炸和辛辣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均會刺激腸道和打破菌群平衡。換言之,吃什么,并不是你一個人可作決定的事,我們腸道內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小微生物在翹首期盼、嗷嗷待哺。你吃了什么,也決定著它們的健康。故為己為菌,我們都要多忌口少放縱。
我們都有體會,當較大壓力、憤怒恐懼、抑郁悲傷時,常常會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所以有些科學家把人的腸道戲稱為“腸腦”。這個與我們的情緒心情休戚相關的腸道,并不喜歡我們郁郁寡歡、心情波動起伏。也就說持續壞情緒壞心情,同樣是破壞菌群平衡,導致健康問題誘因之一。
此外,濫用抗生素,是我們最愚蠢地主動打破菌群平衡的行為!還是那句話,非必要,請切勿隨意使用抗生素。
什么樣的腸道菌群是健康的?對于這一點,科學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但科學家們普遍公認,多樣化的腸道菌群更健康。
怎么提高多樣性?其實這些小小微生物的多樣化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飲食習慣,品種豐富的飲食有助于促進我們體內菌群兄弟的多樣性。植物纖維、植物多酚,都是腸道益生菌群喜愛的食物。有句話叫:“要想腸道好,素食少不了”!我們不僅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還要注意不斷地變換品種,以好好地喂飽我們的腸道益生菌小兄弟,促進它們的多樣化和健康成長。每天至少5種、每周至少30種蔬菜水果,雖是老生常談,也是不得不談。
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品,也有利于促進微生物群的健康。這一類的食物,并不僅局限于酸奶,還有泡菜、腐乳等。當然,享用這泡菜、腐乳的前提是不能高鹽!
規律作息,按時一日三餐,適當和有計劃運動,也很重要。當我們與腸道菌群互相適應,保持步調一致,并具有共同生物鐘和作息時間時,是最有利于彼此健康的模式。不要輕易去改變彼此熟悉的習慣!
保持好心情、好情緒,學會釋放壓力,保持好食欲。還有最最重要的,不要濫用抗生素。
平衡的腸道菌群帶給我們的健康回饋,遠遠超過我們給予它們的!與消滅和鏟除相比,我們更應好好保護這些依附于我們,與我們共生的益生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