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一般多是老年人,一般是因為腦部的供血出現異常,患者會出現眩暈等癥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機械因素,以及血管壁病變等。目前尚無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主要針對病因的治療。
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主要的病因是什么?發病機制有哪些?
1、發病原因
椎動脈從兩側的鎖骨下動脈穿過第6至1頸椎的橫突孔向上。中腦通過枕孔進入顱骨,在橋下邊緣合成基底動脈,再分成左右腦后動脈。脊椎動脈在腦中的分支很多。血液的工區有顳葉,腦干,以及下丘腦等。血液供應不足時,會出現復雜的臨床癥狀,并因損傷部位、程度和側枝循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發病機制
該病的發病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血流動力學改變
脊椎特定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血供可以通過側支循環維持。當血壓一旦降低,腦血流減少時,側支循環供血區域會造成短暫的缺血。
(2)機械因素
由于動脈硬化,或先天繞道,過度延長,或頸椎骨質增生,壓迫椎動脈,椎動脈發生變形。當頭頸部過度伸展,彎曲,或轉向一側時,就會出現缺血。
(3)血管壁病變
大多數人都有腦部動脈硬化癥,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另外,還有腦血管疾病,先天血管畸形,血管損傷等因素。
(4)其他因素
例如腦動脈竊血綜合征,腦血管痙攣,高凝狀態,嚴重貧血等。結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頸椎病、腦動脈硬化、高血壓性動脈硬化最為常見。
二、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如何進行檢查?
1、惡心,嘔吐
其主要癥狀為陣發性眩暈,惡心嘔吐,耳鳴,失聰。視網膜損傷占40%,患者有視模糊,低視,復視,錯覺等。如腦干或小腦受到損傷,癥狀包括眼球震顫,共濟失調,平衡障礙,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和交叉癱瘓。
2、少數患者會出現猝倒,以及雙下肢無力等
一些患者會突然下降,通常是在頭無法快速抬起時,意識清楚,能夠站在自己的位置,幾秒鐘或幾分鐘后恢復,由相關網絡結構引起的腦干缺血會突然減少身體的肌肉緊張。另外,偏頭痛,記憶力減退,智力異常也可能發生。椎動脈周圍有大量的交感纖維。因而,椎動脈型頸椎病所致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胃腸功能障礙、呼吸癥和心血管癥狀, Horner征在病理上呈陽性。
三、患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主要的檢查方法有頸椎X線片,以及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
1、頸椎X片
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頸椎間盤突出等異常變化,包括正位、側位、斜位和過伸位。
2、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
通過譜圖、平均血流速度(VM)和應用,從枕窗口檢測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可以清楚地確定椎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及其主要分支,并推斷管腔是否狹窄或痙攣,從而為 vertebrobasilar功能障礙的診斷提供證據。
3、腦干聽覺誘發電位(BAEP)
可作為診斷椎基底動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四、患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一般會和腦干或小腦梗死, 前庭神經元炎等混肴
1、梅尼埃病
內耳眩暈病又稱內耳眩暈病,是由于內耳淋巴分泌量過多或吸收失調而引起的膜性迷路水腫,使內耳內淋巴壓增高,導致內耳內淋巴腔擴大,終末器官缺氧變性。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和耳鳴。暈眩可突然發作,使得患者不能行走。一般還會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疾病發作和頸部的活動沒有關系。患側前庭功能在冷熱試驗中下降。聽覺檢查為感音神經性聾。無頸椎病的影像學檢查。BAEP檢查有助于 TCD的鑒別診斷。
2、腦干或小腦梗死
例如后下部小腦動脈栓塞(背外側髓綜合癥),臨床上突然出現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吞咽困難、軟腭和聲帶麻痹損傷等癥狀,共濟失調、面側和身體同側側偏癱、體溫紊亂、霍納氏綜合征活躍、持續時間長等, CT或 MRI檢查有重要診斷價值。
3、腦橋小腦角腫瘤
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瘤、腦膜瘤和三叉神經纖維瘤,它們可以通過 CT或 MRI確診。
4、前庭神經元炎
頭暈目眩,急性起病,中至重度,可有水平眼震,無耳聾、耳鳴及神經系統體征,兩側冷熱試驗前庭功能減弱,病程持續4~6周。
5、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
頭暈目眩的發作與體位有密切關系,頭暈在特定的姿勢下,很少會突然發生,并且在10-20秒內會發生惡心和嘔吐;重復實驗可逐漸適應無眩暈、眼震、聽覺、前庭功能正常、神經系統定位無癥狀等。
五、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主要的治療方法有針對病因治療,以及改善腦缺血缺氧狀況
1、急性發作期治療
在急性期出現較嚴重的眩暈,并伴有惡心,嘔吐,站立不穩。早期給予對癥治療是十分必要的。采取綜合措施,主要是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2、改善腦部癥狀
除了使用血液稀釋,還可以采取銀杏葉制劑,以及腦血管擴張劑等,此外,吡拉西坦,抗血小板聚集藥麥角胺等也有一定作用。HBO治療可以患者的癥狀。此外,體外反搏,以及紫外線氧療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3、病因治療
為取得較好的療效,應針對各種椎基底動脈功能障礙的病因進行治療,如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血脂、頸椎病、心臟病、糖尿病等,并針對頸椎病、心臟病、血管畸形等進行治療。外科治療、椎動脈重建或血管成形術都能改善血液循環。
結語:目前,通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可有效改善腦血供,促進腦側支循環的建立,糾正血脂、血糖等危險因素,緩解癥狀,抑制病情發展,預防并發癥發生。但是,該病尚無專門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