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趙/漢趙(公元308年-公元329年),五胡十六國之一。匈奴貴族劉淵所建,實為漢政權的繼續。建都平陽(山西臨汾),后遷長安。先后歷六帝,共22年。
在司馬氏家族幾代的努力下,漢末大亂的中華又出現的短暫的統一。但統一天下后的晉朝統治階級卻迅速走向腐化,國家大政也是昏招迭出,最終釀成了“五胡亂華”的慘劇。從公元304年劉淵、李雄建立漢趙、成漢到公元439年北魏武帝拓跋燾消滅北涼的一百多年,是中國第一個被蠻族入侵的時期。依然處于奴隸社會的蠻族在北方輪番爭霸,征戰不休,其中又以匈奴、羯、鮮卑、羌和氐為主,合稱為“五胡”。
作為北方強大的蠻族,匈奴侵擾漢地的歷史非常悠久,漢帝國在經過軍事攻伐與和親的雙重政策的配合下,終于和匈奴可以相對和平地相處了,但邊境沖突依然不斷。公元216年七月(漢獻帝年間),南匈奴單于呼廚泉來朝賀,曹操將其留在了鄴城,借機將匈奴分為五部,并且派遣了漢人為司馬加以監督。當時南匈奴左賢王劉豹為左部師,管轄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北),兒子劉淵則留在洛陽作人質。
中原王朝對異族的分化管理本來是很有效的,但做為統治者的司馬氏家族隨后卻發生了內訌,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為了取得最終的勝利,各路反王爭相拉攏有實力的蠻族入伙。在這種背景下,劉淵得以返回部族,并被各部貴族共推為大單于,舉起反晉大旗,定都離石。
公元304年,劉淵從離石遷到左國城(今山西方山縣境內),為了讓胡人政權有道統上的合法性,他自稱漢朝劉姓子孫,定國號為“漢”,自稱漢王。
公元308年,年近六旬的劉淵正式稱帝,開始大肆擴張。
公元310年,劉淵病逝后,繼位的太子劉和為了鞏固政權,發兵進攻劉聰和其他三王,卻反被劉聰所殺。劉聰繼位后,于公元311年派兵攻破晉朝都城洛陽,并先后俘獲晉朝的兩位皇帝(晉懷帝與晉愍帝),西晉滅亡。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亂”。
公元318年,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位。此后,匈奴漢國的形勢巨變。皇帝的岳父靳準在都城平陽發動政變,殺死劉粲并焚毀劉氏宗廟,自號大將軍、漢天王。聽聞叛亂后,作為輔政重臣的劉曜親自率軍從長安出發,聯合石勒共同赴平陽平叛,途中自立為帝。
公元319年,平叛結束后,漢主劉曜改國號為趙,定都長安。同年,在征戰中逐漸壯大的石勒也在襄國即趙王位,與漢趙分庭抗禮(因石勒政權國號也是趙,所以史家稱石勒政權為后趙)。之后數年,劉曜對關隴和并州的晉朝殘余勢力和其他胡族進行了長期的征服戰爭,石勒也忙于消化關外的原劉漢領地并不斷拓展實力。
公元324年,各自安定了內部的兩趙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巔峰對決,河東郡、弘農郡之間一時間赤野千里、民不聊生。
公元328年,劉曜兵敗為后趙所俘,其子劉熙成為前趙實際上的領導人,但并未登基稱帝。
公元329年,后趙中山公石虎大破前趙軍,劉熙被擒,不久被殺,前趙自此滅亡。
前趙全盛時,擁兵二十八萬余人,據地有今陜西、山西、河南、甘肅各一部。當時,關隴氐、羌,莫不降附。前涼張茂,亦遣使貢獻。
前趙政權建立后,由于沒有一套系統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政治統治,因而在石勒的軍事打擊下,迅速崩潰。正是“其興也勃,其亡也速”。
漢光文帝劉淵(公元249/253年-公元310年),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字元海。父劉豹。十六國時期前趙開國皇帝(前趙高祖),亦是在中原建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劉淵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后裔。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并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
公元25年(東漢建武初年),烏珠留若鞮單于的兒子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稱南單于,進入西河的美稷定居,當時離石的左國城就是單于遷移的宮廷。公元184年-公元190年(中平年間),羌渠單于派其子于扶羅率兵援助東漢,討平黃巾軍。當時正碰上羌渠單于被國人所殺,于是,于扶羅將所率的兵眾留駐在東漢,自稱為單于。緊接著董卓叛亂,于扶羅率兵劫掠太原、河東,后駐扎河內。于扶羅死后,其弟呼廚泉繼位,任命于扶羅之子劉豹為左賢王,劉豹即劉淵的父親。后來,曹操將呼廚泉的兵眾分為五部,任命劉豹為左部帥,其余部帥也都由劉姓擔任。公元280年-公元290年(太康年間),改變舊制,設置都尉,匈奴各部中,左部居住在太原的茲氏(今山西高平),右部居住在祁地,南部居住在蒲子,北部居住在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中部居住在大陵。劉姓雖然分居在五部,但是,從大的范圍上看,他們都是居住在晉陽的汾水和澗水一帶。
劉淵童稚時就非常聰慧,七歲時母親呼延氏去世,他傷心得捶胸頓足,嚎啕大哭,旁人都被他的悲傷所感動,宗族、部落的人都贊賞他的孝順。當時,曹魏太原人、司空王昶等人聽說后也非常贊賞劉淵,并且,派人前去吊唁。劉淵幼年愛好學習,拜上黨人崔游為師,學習《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他尤其喜愛《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這兩部書,大致都能誦讀,而《史記》、《漢書》及諸子的著作,沒有不閱讀的。劉淵曾經對一起學習的同學朱紀、范隆說:“我每次看書傳的時候,往往禁不住要鄙棄隨何、陸賈的缺乏武功,周勃、灌嬰的缺少文才。道是由人來發揚光大的,一個方面的知識不了解,本來就是君子所看不起的。隨何、陸賈遇上漢高祖而不能夠建立起封侯的功業,周勃、灌嬰跟隨漢文帝而不能開創教化的大業,可惜啊!”于是,開始學習武學知識和技能,精妙出眾,他臂長而善于射箭,體力超過一般人。姿態、儀表魁梧,身高八尺四寸,胡須長三尺多,心口上有三根紅色的毫毛,長三尺六寸。當時,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師彧等都善于給人看相,見到劉元海,他們都非常驚奇,并且相互轉告說:“這人的形體、相貌不一般,是我從來沒見到過的。”于是,他們對劉淵都非常崇敬,彼此間按照名分建立起了恩情。太原人王渾像對待朋友一樣虛心地對待他,并且讓他的兒子王濟拜見他。
公元264年-公元265年(咸熙年間),劉淵作為人質住在洛陽,受到當時曹魏權臣司馬昭厚待。公元265年-公元275年(泰始年間)之后,王渾又多次在晉武帝司馬炎面前推薦他,于是,晉武帝召見劉淵,與他交談,非常賞識。晉武帝對王濟說:“劉淵的容顏、儀表,即使是春秋的由余、漢代的金日磾也不能高出他。”王濟接著說:“劉淵的外在儀表、容顏,實在如陛下您所說,然而,他的文武才干又超出由余、金日磾很遠。陛下您若能委任他統領東南地區的事務,那么,吳會地區就不愁不能平定。”晉武帝欣然贊許。可是,孔恂、楊珧又進言說:“依臣觀察,劉淵的才干現在恐怕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陛下您若是不重用他,他就成不了大氣候,若是授予他權力,樹立他威望,那么,平定吳地之后,恐怕他就不再向北渡江回師了。劉淵與我們不是一個民族,他必然會有異心。現在,委任他治理本部的事務,我們已為陛下您感到寒心,若是還要將天然險阻之地賜給他,恐怕是不行的。”晉武帝默然不語。
公元270年(泰始六年)與公元278年(咸寧四年),禿發鮮卑部首領禿發樹機能分別擊敗斬殺秦州刺史胡烈及涼州刺史楊欣,于是西晉發兵秦、涼二州,準備平定叛亂,但晉軍初戰潰敗,所以晉武帝訪求將帥們收復失地的辦法,上黨人李憙說:“陛下您若是真的能夠征發匈奴五部的兵眾,授予劉淵一個將帥的封號,讓他們向西部進軍,那么,西部的秦州、涼州便指日可定。”孔恂說:“李公的話,不完全符合消除禍患的情理。”李憙勃然大怒道:“憑匈奴人的強悍,劉淵的熟悉兵法,讓他們奉命去顯示皇上的圣武,有什么不能得到!”孔恂接著說:“劉淵若是能夠平定涼州,斬殺樹機能,恐怕涼州境內又要亂了。蛟龍得到云雨,就不再是池塘中無法施展能耐的小東西了。”晉武帝于是放棄任用劉淵的打算。后來,王彌從洛陽東回故鄉東萊,劉淵在九曲河濱為王彌餞行,流著淚對王彌說:“王渾、李憙因為同鄉的緣故而對我有所了解,他們常常稱道、推薦我,可是一些人也乘機向皇上大進讒言,這一些,都不是我所希望的,相反,剛好足以對我構成危害。我本來并沒有做官的想法,這一點只有您明了。恐怕我會死在洛陽,永遠與您訣別了。”于是情緒激昂,盡情地喝酒,大聲地慨嘆,大聲地呼叫,聲音嘹亮,在坐的人禁不住因此而流淚。齊王司馬攸當時正在九曲,聽說此事便派人快馬去察看,看見劉淵在那里,于是對晉武帝說:“陛下您如果不除掉劉淵,恐怕并州就不能夠長久地安定。”王渾又進言道:“劉淵是長者,我王渾替君王擔保講明此事。況且大晉正要向少數民族表明用誠信相待,用德政使遠方的人歸附,怎么能夠憑連萌芽狀態都沒有的嫌疑殺戮別人送來伺候的人質,以表明晉朝恩德不廣呢?”晉武帝同意王渾所言,最終沒有殺劉淵。
公元279年(咸寧五年),劉淵父左部帥劉豹去世,于是,西晉朝廷任命他為代理左部帥。
公元289年(太康十年),晉武帝拜劉淵為北部都尉。劉淵在任期間,嚴明刑法,禁止各種奸邪惡行,他不看重財物,愛好施舍,與他人相交,推誠相見。于是匈奴五部的豪杰都紛紛投奔到了他的門下,連幽州、冀州知名的儒生,后學中杰出的人士,不遠千里,也都來此游歷。
公元290年(永熙元年),晉惠帝司馬衷繼位,由外戚楊駿輔佐朝政,楊駿便任命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爵漢光鄉侯。
公元300年(元康末年),劉淵因為部人叛逃出塞而被免官。不久,成都王司馬穎鎮守鄴城,上表推薦劉淵擔任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晉惠帝時,因八王之亂戰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后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的堂祖父,原來的北部都尉、左賢王劉宣等人秘密商議說:“以往,我們的先人與漢朝約為兄弟,憂和喜共同享有。漢朝滅亡以來,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雖然有一個空虛的名號,可是,不再擁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業,從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了。現在司馬氏親骨肉間相互殘殺,天下一片動蕩,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的時機到了。左賢王劉淵的姿貌、風儀和才能超人絕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單于,不就虛生這種偉人了嗎?”于是,秘密地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并且派他們的黨羽呼延攸到鄴城,將秘謀的內容告訴給劉淵。劉淵請求回故地會合行送葬之禮,司馬穎沒有答應。于是,劉淵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眾,會同宜陽的諸多胡人,表面上宣稱響應司馬穎,實際上卻是要圖謀叛變。
公元304年(永安元年),司馬穎擊敗司馬乂,成為皇太弟,任命劉淵為屯騎校尉。不久東海王司馬越和陳昣等與晉惠帝征討司馬穎,駐扎在蕩陰,司馬穎任命劉淵為代理輔國將軍,負責北城防守諸事務。等到晉惠帝六軍戰敗時,司馬穎又任命劉淵為冠軍將軍,封為盧奴伯。不久,并州刺史東贏公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起兵討伐司馬穎,劉淵勸司馬穎說:“現在二鎮的人驕橫、強暴,兵眾十萬,恐怕不是宿衛軍以及都城附近的兵士所能抵抗得了的,我請求回去為殿下您勸說五部的人馬來赴國難。”司馬穎說:“五部的人馬可以擔保前來嗎?即使能夠前來參戰,鮮卑、烏丸之人強勁、快捷如同風云,是那么容易抵擋的嗎?我想護送皇上回洛陽,以避開他們的鋒芒,接著再慢慢地告示天下,以叛亂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制服他們。您認為怎樣?”劉淵回答說:“殿下是武帝之子,對王室有突出的功勞,有威望、恩澤廣,天下人都欽佩您的風范,誰不想為殿下您赴湯蹈火、獻出生命呢?這種情況下,征發士兵有什么困難呢?王浚是個小人,東嬴公只是個偏遠的旁枝,他們哪能與殿下您抗衡!殿下您如果一離開鄴宮,就等于向他人示弱,這樣,洛陽到達得了嗎?縱然到達洛陽,恐怕威望、權力就不在殿下您的手里。一紙檄文,一尺書信,有誰肯去為他人尊奉這些!況且東胡的強悍不能超過五部之人,希望殿下您鼓勵、安撫兵眾,平定混亂,鎮守住鄴城,我當為殿下您以二部的兵力摧毀東嬴公,以三部的兵力斬殺王浚,兩個小人的首級指日就可懸掛在鄴城城頭。”司馬穎非常高興,于是任命劉淵為北部單于、參丞相軍事。劉淵回到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后,劉宣等人便為劉淵上大單于的稱號,二十日之間就聚眾五萬,定都離石。及后,王浚派將軍祁弘率領鮮卑兵眾進攻鄴城,司馬穎戰敗,于是,挾持天子向南朝洛陽奔逃。劉淵說:“司馬穎不聽我的話,自己向相反的方向潰逃,真是奴才。然而我與他有言在先,不能不去救他。”于是,命令右于陸王劉景、左獨鹿王劉延年等人率領步兵騎兵二萬,將去討伐鮮卑。劉宣等人堅決勸阻道:“晉朝昏庸無道,他們像對奴隸一樣對待我們,所以右賢王劉猛非常憤怒,承受不了心中怨恨,想有所作為,當時正碰上晉朝綱紀還未松弛,大事還沒有成就,右賢王就被殺戮,這是單于的恥辱啊。現在,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這是上天厭惡晉朝的德行,將天下授予我們。單于積德在身,連晉人都佩服,現在,正應該振興我們國家和民族,恢復呼韓邪的基業,這樣,鮮卑、烏丸可以作為我們的援助力量,怎么可以阻擋他們而去拯救仇敵呢!現在,上天借我們的手來消滅晉朝,不能夠違背天意。違背天意就不吉祥,違背眾人的意愿就不能成就事業。上天賜予了而不接受,反過來就會受到上天的責備。希望單于不要遲疑了。”劉淵聽后說道:“說得對。應該做高山峻嶺,怎么能甘心做低矮的小土丘呢!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出生在東夷,誰該做帝王,只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現在,我們有兵眾十多萬,而每個人都相當于晉朝十個人,如果我們擊鼓進軍、摧垮晉朝,必將如同摧枯拉朽。這樣,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基業,最差的,也不失做一個魏氏。雖然結果將是這樣,但是晉朝的百姓不一定贊同我們。漢朝統治天下的時間久長,他們的恩澤深入人心,所以,昭烈帝劉備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馳,就可以與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漢朝劉氏的外甥,我們的祖先曾與漢朝相約為兄弟,兄長滅亡了,弟弟來繼承,不也是應該的嗎?況且,我們還可以稱漢,追認、尊奉后主劉禪,以此來使天下人的期望歸向我們。”于是,遷都到左國城。不久,遠方來歸附的人達到數萬。
公元304年(元熙元年),劉淵在南郊筑壇設祭,自稱漢王,赦免境內囚犯,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妻呼延氏為王后。署置百官,任命劉宣為丞相,經師崔游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其余的人授官各有等差,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東嬴公、并州刺史司馬騰聞訊,派將軍聶玄討伐劉淵,戰于大陵(今山西文水),聶玄軍大敗,司馬騰害怕,于是率領并州二萬多戶百姓逃到山東,到處侵犯、騷擾。劉淵乘勝進軍,派遣建武將軍劉曜接連攻下太原、泫氏、屯留、長子、中都。
公元305年(元熙二年),司馬騰又派司馬瑜、周良、石鮮等人率軍討伐劉淵,他們駐扎在離石的汾城。劉淵派遣武牙將軍劉欽等六軍迎戰司馬瑜等人。四次交戰,司馬瑜都被擊敗,于是,劉欽整頓軍隊,凱旋回師。同年,離石發生大饑荒,劉淵遷居黎亭,以便食用邸閣屯積的糧食。劉淵留太尉劉宏、護軍馬景守離石,派大司農卜豫運送糧食供給他們。接著,任命前將軍劉景為使持節、征討大都督、大將軍,在版橋截擊劉琨,被劉琨擊敗,于是,劉琨進據晉陽。侍中劉殷、王育規勸劉淵道:“殿下您從起兵至今已一年,然而,只據守在偏遠的地方,威望還未遠震,如果真的能夠命令將士四出攻擊,抓住機會,大膽地決戰,斬殺劉琨,平定河東,建立皇帝的名號,向南大舉進軍,攻克長安,并將它作為國都,再率領關中的兵眾席卷洛陽,就像轉動指掌一樣容易。這也是漢高祖之所以能開創宏基、消滅強楚的策略。”劉淵高興地說道:“這就是我所想的啊。”于是進據河東,攻占蒲阪(今山西永縣)、平陽(今山西臨汾)。接著,劉淵進入蒲子,并將它作為都城,河東、平陽屬縣的各壘壁都投降于他。當時,汲桑在趙魏起兵,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于征、東萊人王彌以及石勒等人都相繼投降劉淵,劉淵都授予他們官爵。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大赦境內囚犯,改年號為“永鳳”。任命大將軍劉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劉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中以親疏為等級,皆封郡縣王,異姓中以功勞、謀略為等級,皆封郡縣公侯。太史令宣于修之對漢光文帝進言道:“陛下您雖然如龍騰起,如鳳翱翔,接受大任,然而,晉朝余部尚未消滅,皇族居室窄陋,紫宮星座的變化,還指向晉氏,不出三年,必定能夠攻克洛陽。蒲子地域崎嶇狹小,不可長久安身。平陽有天子之氣,又兼是陶唐的舊都,希望陛下您上合天象之變,下合地理之祥。”于是遷都平陽。有人從汾水中得到玉璽,上面的文字是“有新保之”,大概是王莽時的玉璽,得到的人順便增加了“淵海光”三字,漢光文帝認為是自己的好征兆,于是大赦境內囚犯,改年號為“河瑞”。又封他的兒子劉裕為齊王,劉隆為魯王。不久,漢光文帝命其子劉聰和王彌進攻洛陽,劉曜和趙固等人作為后繼。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派平北將軍曹武、將軍宋抽、彭默等人迎戰,晉軍大敗。劉聰等率軍迅速到達宜陽。平昌公司馬派將軍淳于定、呂毅等率軍從長安討伐劉聰軍,在宜陽決戰,淳于定等大敗。劉聰依仗連續的勝利,沒有設防,弘農太守垣延假稱投降,乘夜偷襲,劉聰軍大敗而回,漢光文帝穿著白衣服前來迎接。
公元308年冬,漢光文帝再次征發士卒,派遣劉聰、王彌與劉曜、劉景等人率領精銳騎兵五萬去進攻洛陽,派呼延翼率步兵接應,結果,在黃河南面將晉軍打敗。劉聰進軍,駐扎在洛陽西明門,西晉護軍賈胤乘夜接近他們,在大夏門大戰,斬殺劉聰的將領呼延顥,呼延顥軍潰敗。劉聰向南撤退,在洛水構筑壁壘,不久,又進駐宣陽門,劉曜駐扎在上東門,王彌駐扎在廣陽門,劉景攻擊大夏門,劉聰親自到中岳嵩山求神,命令將領劉厲、呼延朗等負責指揮留守的士兵。東海王司馬越命令參軍孫詢、將軍丘光、樓裒等人率領手下勇士三千,從宣陽門攻擊并斬殺呼延朗。劉聰得到消息后快馬趕回,劉厲因害怕劉聰給自己治罪,于是投水而死。王彌勸劉聰說:“現在既然失利,而洛陽又非常牢固,殿下您不如回師,以后再慢慢地圖謀。我當在兗州、豫州之間招募兵士,收聚糧食,以等待進攻的日期。”宣于修之又勸漢光文帝說:“辛未那一年,當攻下洛陽。現在晉朝的紫氣還很盛,大軍不回,必定失敗。”漢光文帝派黃門郎傅詢快馬召劉聰等回師。王彌從轘轅撤出,司馬越派薄盛等人率兵追擊,雙方在新汲大戰,王彌軍大敗。于是整頓蒲阪的防守,回到平陽。漢光文帝任命劉歡樂為太傅,劉聰為大司徒,劉延年為大司空,劉洋為大司馬,赦免境內囚犯。又立妻子單氏為皇后,兒子劉和為皇太子、劉乂為北海王。
公元310年(永嘉四年)七月,漢光文帝臥病,準備囑托后事,任命劉歡樂為太宰,劉洋為太傅,劉延年為太保,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并且統領尚書事務,在平陽西部建造單于臺,任命其子劉裕為大司徒。漢光文帝病重,召劉歡樂和劉洋等人到宮禁中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八月,在光極殿去世。
漢光文帝死后,其子劉和繼位。不久,劉聰自西明門攻入西室,殺劉和自立。同年九月,劉聰葬漢光文帝于永光陵,上謚號為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前趙/漢趙廢帝劉和(?—公元310年),新興(今山西忻州)人。字玄泰。匈奴族。是漢光文帝劉淵的長子。十六國時期前趙第二位皇帝,史稱太子和。
史書上說劉和長的很陽光帥氣,儀表堂堂,而且還好讀書,喜歡學習多民族文化。劉淵稱帝后不久,劉和便被任命為大將軍,但是大將軍到太子的位置卻等了三年,直到公元310年正月,劉淵才正式冊封劉和為皇太子。
當上皇太子的劉和,性格突然發生了變化,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心眼小,愛猜忌,對手下很刻薄。
公元310年的七月,劉淵去世,劉和即位做了前趙的第二位皇帝。劉淵去世前,就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洋為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為太保,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都兼任錄尚書事。在平陽西側設置單于臺。任命齊王劉裕為大司徒,魯王劉隆為尚書令,北海王劉乂為撫軍大將軍兼任司隸校尉,始安王劉曜為征討大都督兼任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任單于右輔,光祿大夫劉殷為左仆射,王育為右仆射,任顗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護軍馬景兼任左衛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任右衛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都兼任武衛將軍,分別統領禁兵,共同輔佐劉和。
其實上面這些人基本上不是劉淵的心腹,就是本族,如果劉和能夠使他們竭盡全力輔佐,那歷史就要改寫了,可悲的是劉淵一死,這些人就拉幫結派,開始內斗,而劉和對此卻毫無能力控制。
首先衛尉、西昌王劉銳,宗正呼延攸怨恨未能參與劉淵臨終顧命,游說劉和去攻打劉聰等四王,并消滅掉,而軟弱的劉和對舅舅呼延攸的話深信不疑。于是召來領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馬景等人通告他們。安昌王劉盛說先帝才死了沒多久,再說劉聰等人也沒有叛變的跡象,怎么能隨便就發兵,這樣讓天下人怎么看?劉銳和呼延攸就勢發了一通火不說,還把劉盛給殺了。
其余的馬景、劉欽害怕也被殺,只得聽從劉和的旨意一起在東堂結盟,準備攻打劉聰等四王。于是,劉銳帶領馬景在單于臺攻打楚王劉聰,呼延攸帶領永安王劉安國到司徒府攻打齊王劉裕,侍中劉乘帶領安邑王劉欽攻打魯王劉隆,派尚書田密、武衛將軍劉璿攻打北海王劉乂。田密、劉璿等派人斬殺守關的衛兵投奔到劉聰處,劉聰命令穿上鎧甲等候劉銳大軍。劉銳得知劉聰已有防備,迅速回師,與呼延攸、劉乘一起攻打劉隆、劉裕。呼延攸和劉乘懷疑劉安國、劉欽有異心,就殺了他們。當天殺死劉裕和劉隆。劉聰攻打西明門,將其攻克。劉銳等人逃進南宮,前鋒跟隨著他。劉聰軍緊緊追擊,一路搜殺到極光殿西室,發現劉和躲藏在里面,兵士們一擁而上,亂刀將他砍死。葬處不明。抓住劉銳、呼延攸、劉乘,在交通要道上斬首并懸掛起來。
可悲的帥哥皇帝,在皇帝的位置上屁股都沒暖熱,就成了自己弟弟的刀下鬼,也成了后世的笑柄。翻遍史書,劉和即位前后幾個月,似乎都沒說過幾句話,就這樣稀里糊涂的送了命。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和字玄泰。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習《毛詩》、《左氏春秋》、《鄭氏易》。及為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元海死,和嗣偽位。其衛尉西昌王劉銳、宗正呼延攸恨不參顧命也,說和曰:“先帝不惟輕重之計,而使三王總強兵于內,大司馬握十萬勁卒居于近郊,陛下今便為寄坐耳。此之禍難,未可測也,顧陛下早為之所。”和即攸之甥也,深然之,召其領軍劉盛及劉欽、馬景等告之。盛曰:“先帝尚在殯宮,四王未有逆節,今忽一旦自相魚肉,臣恐人不食陛下之余。四海未定,大業甫爾,愿陛下以上成先帝鴻基為志,且塞耳勿聽此狂簡之言也。《詩》云:‘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陛下既不信諸弟,復誰可信哉!”銳、攸怒曰:“今日之議,理無有二。”于是命左右刃之。景懼曰:“惟陛下詔,臣等以死奉之,蔑不濟矣。”乃相與盟于東堂,使銳、景攻聰,攸率劉安國攻裕,使侍中劉乘、武衛劉欽攻魯王隆,尚書田密、武衛劉璿攻北海王乂。密、璿等使人斬關奔于聰,聰命貫甲以待之。銳知聰之有備也,馳還,與攸、乘等會攻隆、裕。攸、乘懼安國、欽之有異志也,斬之。是日,斬裕及隆。聰攻西明門,克之。銳等奔入南宮,前鋒隨之,斬和于光極西室。銳、攸梟首通衢。
前趙/漢趙靈帝劉粲(?-公元318年),字士光。匈奴族。是昭武帝劉聰長子。十六國時期前趙第四位皇帝,亦有稱之為漢隱帝。
劉粲年少時就才能出眾,文武雙全。公元310年(永嘉四年)七月十八日,前趙光文帝劉淵去世,太子劉和繼位。不久,劉和的弟弟、劉粲的父親劉聰殺死劉和,自立為帝,封劉粲為河內王。十月,劉粲與始安王劉曜以及王彌率領四萬人進犯洛陽,汲郡公石勒率領二萬騎兵在大陽與劉粲會合,在澠池打敗晉朝監軍裴邈,于是長驅直入進入洛川。劉粲從轅地出兵,在梁、陳、汝、潁等地區攻掠。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七月,晉朝南陽王司馬模派牙門趙染戍守蒲坂,趙染求任馮翊太守之職沒有得到后大怒,率領部眾向前趙投降,劉聰任用趙染為平西將軍。八月,劉聰派遣趙染與安西將軍劉雅帶領二萬騎兵到長安攻打司馬模,劉粲與始安王劉曜率領大隊人馬作為后續援兵。趙染在潼關打敗司馬模的軍隊,長驅直入到達下邽。晉朝的涼州武將北宮純在長安帶領自己的部眾向前趙投降。前趙軍隊圍攻長安,司馬模派淳于定出戰也被打敗。司馬模的倉庫已消耗一空,士卒們都逃散了,于是向前趙投降。趙染把司馬模送到劉粲處。九月,劉粲將司馬模殺死。不久,司馬模的從事中郎索綝與安定太守賈疋等人圖謀復興晉朝,眾人一起推舉賈疋為平西將軍,率領五萬軍隊向長安進發。雍州刺史麹特、新平太守竺恢都不向前趙投降,聽說賈疋起兵,就與扶風太守梁綜一起率領十萬軍隊與賈疋會合。劉粲當時在新豐,派遣劉雅、趙染進攻新平,沒有成功。索綝前去救援新平,與前趙軍大小百余戰,劉雅等人敗退。劉曜與賈疋在黃丘交戰,劉曜的軍隊慘敗。賈疋于是襲擊前趙梁州刺史彭蕩仲,把他殺了。麹特等人在新豐打敗劉粲,劉粲還歸都城平陽。這樣,賈疋等人軍威氣勢大振,關西地區的胡人以及晉人都紛紛響應。
公元312年(永嘉六年)七月,晉朝并州刺史劉琨殺了護軍令狐盛,令狐盛之子令狐泥投奔前趙,全部陳說劉琨的虛實情況。劉聰大喜過望,派遣劉粲與劉曜率兵攻打并州,讓令狐泥擔任向導。劉琨聽說后,向東在常山及中山聚集軍隊,派部將郝詵、張喬帶兵阻擊劉粲,并且派使者向代公拓跋猗盧請求救援。郝詵、張喬都兵敗而死。劉粲、劉曜乘虛襲擊晉陽,太原太守高喬、并州別駕郝聿獻出晉陽向前趙投降。八月初一日,劉琨返回援救晉陽,沒來得及,只好帶領左右隨從幾十人騎馬逃奔常山。八月初二日,劉粲、劉曜進入晉陽。把晉朝尚書盧志、侍中許遐、太子右衛率崔瑋送到平陽。
公元313年(建興元年)六月,劉琨與拓跋猗盧在陘北會合,商議攻打前趙。七月,劉琨進發占據藍谷,拓跋猗盧派其子拓跋普根駐扎在北屈。劉琨派遣監軍韓據從西河往南,打算攻打西平。劉聰派劉粲等人阻擊劉琨,驃騎將軍劉易等人阻擊拓跋普根,蕩晉將軍蘭陽等人協助守衛西平。劉琨等人聽說后,帶兵回師。劉聰讓各支軍隊仍駐扎在原地,作為進取的安排。
公元314年(建興二年)正月,劉聰任命劉粲為丞相,兼任大將軍、錄尚書事,進封為晉王。十一月,劉聰任命劉粲為相國、大單于,總領文武百官。劉粲自從擔任相國后,驕縱奢侈獨斷專行,疏遠忠誠賢德之人,親近奸邪諂媚之人,任性刻薄不施恩惠,拒絕勸諫掩飾過失。喜歡興建宮室,相國府模仿紫宮。劉粲擔任相國不久,百姓晝夜勞作,饑餓貧困,鋌而走險,死亡相繼,而劉粲不體恤他們,開始遭到國人的憎惡。
公元315年(建興三年)三月,太傅崔瑋、太保許遐勸說劉聰的弟弟皇太弟劉乂發兵奪權。劉乂不同意。東宮舍人荀裕告發崔瑋、許遐勸說劉乂謀反,劉聰把崔瑋、許遐拘捕關入專設的監獄,并安上其他罪名殺了。派冠威將軍卜抽帶兵監視守衛東宮,軟禁劉乂不許他參加朝會。劉乂憂憤恐懼不知所措,上表請求貶為庶人,并把兒子們的封爵也全部免去,褒揚贊美劉粲,請求立劉粲為皇位繼承人。但卜抽壓住沒有上報。
公元317年(建武元年)四月,劉粲讓黨羽王平誘騙劉乂說,剛奉劉聰密詔京師將有變亂發生,應當內穿甲衣以備不測。劉乂信以為真,令東宮臣屬都在外衣內穿上甲衣。劉粲派人馳告靳準、王沈,靳準稟報劉聰說劉乂準備作亂,手下已內著甲衣。劉聰令劉粲率軍包圍東宮。劉粲讓靳準、王沈拘捕聽命于東宮的氐、羌酋長十多人,嚴刑拷問,酋長們不堪忍受拷打便誣陷自己和劉乂共同謀反。于是誅殺東宮屬官,又誅殺平素與劉乂親近、交厚而被靳準、王沈等憎惡怨恨的大臣數十人,坑殺士卒一萬五千多人。四月,劉聰廢黜劉乂皇太弟的身份,改封北海王,不久劉粲派靳準謀殺劉乂。七月,劉聰立劉粲為皇太子,領相國職務、大單于稱號,總攝朝政一如往昔。十一月,劉聰出獵,讓投降的晉愍帝充任車騎將軍,穿上軍服手持畫戟作為先導。眾人聚集觀望,晉朝遺老有的潸然淚下。于是劉粲勸說劉聰趁早除掉晉愍帝。十二月二十日,劉聰派人將晉愍帝殺害。
公元318年,劉聰病逝,劉粲繼位,是為靈帝,改年號為“漢昌”。
靈帝即位后,靳氏被冊封為皇后(司空領司隸校尉靳準最小的女兒,兩位姐姐靳月光、靳月華是漢昭武帝劉聰的上皇后和左皇后。靈帝還是太子時,聘靳氏為太子妃),靳氏所生的兒子劉元公也被立為了皇太子,靳皇后的父親靳準也被升官進爵。靳氏的姐姐靳月光此時己死;另一姐姐靳月華被尊為了皇太后。被封為皇太后的月華,此時也只有二十歲光景,正是女人最花容美麗的年齡,結果被靈帝霸為已有。靳準對靈帝的這些行為,采取了隱忍不發的態度。于是,靈帝日漸荒耽酒色,游宴后庭,并將軍國之事全交予靳準處理。靳準矯靈帝之命,封從弟靳明為車騎將軍,侄子靳康為衛將軍,從而掌握了京城的軍事要權。
這一天,心懷不軌的靳準入宮密見自己的兩位女兒,并對她們說:“大臣們現在正私下密謀,想廢掉皇上,立濟南王劉驥(靈帝之弟)為帝。如果事發,我們靳家會被殺得一個不剩。你們倆一定要趁此說服陛下先下手為強呀!”兩女一聽,大驚失色。此后,連續幾天晚上,靳氏兩女頻頻向靈帝吹枕邊風,并向他哭訴劉氏宗室即將造反,自己命在旦夕。靈帝已被酒色沉湎多時,早就忠奸不分,聽到美人哭訴,自然派侍官帶兵,將自己的兄弟親王在一天之內居然殺了個精光!等他做完這一切之后,也算是為靳準清除了所有的障礙。
同年九月,見時機成熟的靳準發動政變。金紫光祿大夫王延得知內情,急忙入宮稟報,途中為靳準攔捕。靳準帶兵進宮,如入無人之境,一直登上光極殿,派人去后宮抓靈帝,靈帝正與女寵飲酒作樂,突然見士兵闖入,以為是宗室王前來報仇,嚇得趕緊躲進床底不敢出氣,士兵騙他說,司空靳準有令,請主上升殿,靈帝聽了以為沒什么大事,隨士兵進殿,卻見靳準高據于寶坐之上。靳準見他進來,怒目而視,厲聲數說他耽于酒色,冤殺宗室,荒怠朝政的罪狀。靈帝這才著慌,跪下求饒,靳準命令左右將他推出殿外殺死,又將劉氏男女老少全部押往東市斬殺,發掘劉淵、劉聰陵墓,戮劉聰尸體,焚燒劉室宗廟,自稱大將軍、漢天王,占據了都城。
靈帝在位僅三個月,死后葬處不明。
前趙/漢趙后主劉熙(公元310年代?—公元329年),字光義。匈奴族。是末帝劉曜之子,母親羊獻容。十六國時期前趙后主,攝政太子。
公元319年(光初二年),劉熙被冊封為皇太子。
公元328年(光初十一年),劉曜兵敗為后趙所俘,劉熙成為前趙實際上的領導人,但并未登基稱帝。
公元329年(光初十二年),劉熙與兄南陽王劉胤商議,準備向西保守秦州。尚書胡勛說:“如今雖然喪失君王,但國土仍然完整,將士也未叛離,暫且應當集中力量抵御敵軍。力有不支時再逃也不晚。”劉胤發怒,認為這是擾亂人心,將他斬首,隨后率領文武百官逃奔上邽。各地方官員也都放棄自己鎮守的地方跟從,關中大亂。將軍蔣英、辛恕擁有士眾數十萬人據守長安,派使者向后趙請降,后趙派石生率領在洛陽的士眾前往長安。
同年八月,劉胤率數萬士眾由上邽奔赴長安,隴東、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風、始平各郡的胡人、漢人都起兵應從。劉胤屯軍于仲橋,石生環城自守,后趙令中山公石虎率騎兵二萬人救援。
九月,石虎在義渠大敗前趙軍隊,劉胤逃歸上邽。石虎乘勝追擊,尸體枕籍千里。上邽被攻破,石虎擒獲劉熙、劉胤及其將軍、郡王、公卿、校尉以下三千多人,全數殺害。把前趙朝廷的文武官員、關東流民、秦州和雍州的大族九千多人遷徙到襄國,又在洛陽坑殺五郡的屠各部人眾五千多。前趙自此滅亡。
前趙政權是以匈奴為主體,通過征服關、隴地區氐、羌等少數民族政權而建立的。前趙政權建立后,由于沒有一套系統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政治統治,因而在石勒的軍事打擊下,迅速崩潰。正是“其興也勃,其亡也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