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小孩子的常見病,也是小孩成長過程中,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只知道孩子發燒了,卻不知道如何處理發燒,也不清楚為什么發燒,當然,就更不知道如何解決了。于是,孩子生病就去醫院,打針,吃藥,過度的打針吃藥一邊傷害了孩子的身體,一邊,卻根本沒有解決問題。前幾天我就在群里遇到一個媽媽發的圖片,一個11歲的孩子,生病了家長就帶去醫院,打針吃藥,結果如何呢?我們看一下當時發在群里的舌苔圖片:
微信群的截圖
大家可以看到,11歲的孩子,舌苔已經完全成了白色,長期的輸液治療,已經完全打壓了孩子的陽氣。所以,正確的認識發燒,并進行相應的處理,是多么的重要。
我們先除開中醫西醫的爭論,本篇文章單純討論,從中醫的角度,小兒發燒有哪些類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采取什么方法去處理解決。如有不同意見,也請在后面討論區理性探討。
通過我大量的實踐,按照中醫理論,小兒發燒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生理性發燒。
什么叫生理性發燒呢?
生理性發燒就是因為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而產生的發燒現象,我們稱為生理性發燒。也就是說,這種發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過程,基本算是正常現象,就是要煮飯就得把水燒開一樣,是生長需要,順其自然的一些發燒。那么生理性發燒有哪些呢?
1、幼兒急診
幼兒急疹多發生在小孩子6個月以后,1歲之前。幼兒急疹起燒急,快,沒有別的表現,只表現為孩子體溫升高,沒有其他生病現象(當然,發燒了孩子精神狀態肯定被影響),幼兒急疹的發燒,孩子的體溫往往會一下子飆升到39,40,41,甚至有更高的。并且,是連續三天的時間,燒三次,退三次,最后退燒后疹子出來。小兒急疹早期很難判斷,往往是三天后疹子出來了,家長才恍然大悟,哇,孩子是幼兒急疹。所以,對這個問題,爸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提前儲備好知識,提前認知,因為幼兒急疹,通常認為是孩子產生抵抗力排除身體內一些胎毒的表現,通過發燒來清理掉身體里的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不能用野蠻的方式退燒,就注意避風避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寶寶沒有高熱驚厥等嚴重的情況,就等三天過后自己退燒即可。這個時候,西藥干預基本也是沒有效果的,很多爸爸媽媽就著急送孩子去醫院打針吊水,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三天過后孩子會自己退燒。
2、蒸變燒
蒸變呢,也叫變蒸。這個概念是中醫上獨有的概念,以下引用自百度,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變蒸之名,始見于西晉王叔和《脈經》。《諸病源候論》等醫籍關于變蒸的記載認為:小兒自初生起,32日一變,64日變且蒸,10變5蒸,歷320日。
古代醫生認為,人體有320塊骨頭(是和現代解剖學有些出入,但不能就此而否認古人的智慧),嬰兒生下來以后,骨的發育以1天10段而論,32天,總計為320段,以此為一周期,稱為一“蒸”。骨之余氣,自腦入齦,長成32顆牙齒。每個“蒸”周期完畢,小兒都會發虛熱或一些別的“病癥”,每變蒸一次,小兒的情緒性格都會和以前不一樣。十個周期即是小蒸完畢,一共320天。在“蒸”的同時,內臟(經絡)也以這個周期生長發育,分別為腎(經);膀胱(經);心(經);小腸(經);肝(經);膽(經);肺(經);大腸(經);脾(經);胃(經)。具體“變蒸”情況如下:
1、32天,腎(經)發育,生“志”(原文,可能是指小兒有自己的意識)
2、64天,膀胱(經)發育,在耳及脊骨的末端會發冷
3、96天,心(經)發育,為喜(會笑)
4、128天,小腸(經)發育,小兒容易出汗和微驚
5、160天,肝(經)發育,小兒容易哭
6、192天,膽(經)發育,小兒會產生兩眼不閉和面紅的現象
7、224天,肺(經)發育,小兒開始發出聲音
8、256天,大腸(經)發育,小兒容易發熱出汗,也有不出汗的情況
9、288天,脾(經)發育,脾臟主思慮
10、320天,胃(經)發育,小兒容易不思飲食,腹痛或嘔吐食物
經過這十次變化以后,小兒就開始長牙齒,學習說話,懂得喜怒哀樂,小兒的第一階段的成長就完成啦。
所以在一歲以內,小孩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多次的變蒸,會引起生理的變化,而又往往認為是疾病,引起誤診誤治。錢乙引用老師的話說:無汗的發熱,用發汗法來退熱;有嘔吐者,用微下(輕輕的瀉藥)的方法來治療,不能用其他的治療方法,不能抑制小兒的變蒸過程。
都市熊觀察到,很多小兒注射了過量的抗生素后,都會有生長發育遲緩的現象,這就是不正確地抑制了變蒸過程。對于一歲以內的小兒,什么是病,什么是變蒸,應該如何處理,都市熊談談自己的一點點經驗:
1、小兒發燒,如果耳朵不熱,就不是病,是“蒸”。
2、小兒受了風寒發熱,沒有汗出,可以適當讓小兒喝稍熱牛奶,洗溫度稍高的澡(可以加點點酒),引發小兒出汗,汗出燒退。
3、小兒發燒,一陣陣的,下午晚上比較嚴重,通常是大便不通內熱引起的。讓小兒多喝水,拉大便。大便不出,可以用削成鉛筆狀的肥皂塞到寶寶的屁股,幾分鐘后就可以拉出大便啦。
4、變蒸過程會產生很多類似疾病的現象,比如:發燒(虛熱);幾天甚至10來天不大便;嘔吐;不吃東西,不喝奶;愛哭鬧等等。如何分辨是變蒸還是疾病呢,通常變蒸的癥狀比較單一,比較輕微,而且小兒的精神比較好,還有就是看看時間,是不是上述的變蒸時間附近。比如小兒多日不大便,但不發燒,不哭鬧,除了食欲稍減,精神很好,這就是變蒸,只要注意給他多喝水,太長時間不大便,適當通通便就可以啦,沒什么好擔心的。
5、小兒大便發硬發黑,發紅,很臭,就是內熱。小兒大便發青,很稀,有不消化的東西就是內寒。
以上是引用百度科普,關于變蒸的解釋,非常全面,如果孩子處于變蒸期間,有發燒的表現,很可能就是變蒸,基本上不用太多干預處理。
3、生長燒。
生長燒是因為長牙,長個等各種問題導致的發燒,這種發燒很多老人都有經驗,是因為身體生長引起的,我們就不多描述了。
以上大概是生理性發燒的幾種,基本無需過多干涉處理,那么,除了生長性發燒,有些發燒是屬于身體確實生病了,發燒,這種情況就需要仔細辯證處理了。
\
第二種,病理性發燒
1、感冒發燒
感冒發燒幾乎是最常見的發燒,幾乎所有家長都遇到過,那么,即便是這種最常見的感冒發燒,也是有細分區別的。我遇到的小兒感冒發燒,就有風熱感冒發燒,風寒感冒發燒,濕氣感冒發燒,寒熱交雜的感冒發燒幾種。
先來看看風熱感冒,風熱感冒的特點:不怕冷,正常出汗,舌紅明顯,黃稠鼻涕,嗓子痛,口渴,口唇干裂(這個不一定出現)。之所以把這個特點詳細寫出來,是有些家長一下沒法分清楚風熱和風寒的區別。那么風寒感冒的特征就是,怕冷,不出汗,舌苔白,清水樣鼻涕。這樣一對比就能對比出來,是屬于風寒,還是風熱。
那么風熱感冒發燒,常用的處理辦法就是清熱,可以用推拿按摩的辦法,平肝,清肺,推天河水,點揉小天心。另外,可以服用999小兒感冒顆粒(綠色盒子裝),來清熱退燒。
風寒感冒,建議在初起時候就用紫蘇葉5克,荊芥5克,用大火燒開,一兩分鐘就行,然后沖20克左右紅糖水,給孩子服用。基本會馬上控制住,在第一階段就控制住,寒邪就不會往里發展,很快就好了。如果繼續往下發展,會接著發展到外寒里熱,表里俱熱,這時候,容易產生高燒,如果不懂得自己處理,需要及時就醫。
再有一種是屬于濕氣感冒,什么是濕氣感冒呢?就是身體被濕邪侵犯導致的感冒,甚至發燒。濕氣感冒會正常出汗,可能伴隨有上吐下瀉(濕氣犯中焦),濕氣感冒的舌苔,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齒痕舌。如果發現濕氣感冒,可以用一種常見的藥物——藿香正氣水,用藿香正氣水,粘滿棉花貼敷在肚臍眼上,一般可以兩三個小時就退燒了(用藿香正氣水,就不能用抗生素,青霉素頭孢,切記切記,同用會致命)
2、積食發燒
積食是中醫獨有的概念,這個是西醫沒有的。什么是積食呢?通常來講,就是吃的多,超過脾胃的運化能力了,導致身體的脾胃出問題了,脾胃堵塞了,這個時候,上下不通,或者說不完全通暢。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沒有大便,有口氣,發燒。那么,積食發燒怎么處理呢?有很多辦法處理積食問題啊,最常見的辦法,是煮淡豆豉水給孩子喝,或者用焦三仙,雞內金之類煮水給孩子喝,也可以買一些化積食的中成藥,比如小兒七星茶顆粒,爛積丸,保和丸之類給孩子用,上下一通暢,身體自然恢復了。
3、其他病毒傳染導致的發燒。病毒傳染和單純外感,積食都不同,表現各異,需要根據表現辯證處理
第三種,其他發燒
比如有的小朋友打疫苗后發燒,這種不屬于以上發燒的范疇,可以煮三豆印處理(黑豆黃豆綠豆各一把,)
有些嚴重疾病導致的發燒,比如腦膜炎,心肌炎之類,雖然網上也有諸多討論,但是這種重癥不在本篇討論范圍內,發現及時就醫。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發現孩子生病,自己沒法判斷,請及時就醫,不要自己硬抗,避免出現其他問題。
以上是對小兒常見的一些發燒問題的簡單辯證和處理,歡迎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