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步入中年以后,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開始衰退,如新陳代謝速度減慢,荷爾蒙分泌減少,腸胃功能低下,機體的抵抗力下降等,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內分泌失調、骨骼與關節疾病、便秘和肌肉萎縮等老年病的發生和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飲食結構的變化,使得老年人慢性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呈現年輕化趨勢。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患病人群非常廣,一般以老年人居多,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高血壓發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遺傳性和環境兩個方面。高血壓史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我國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按WHO的標準,人體血壓的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收縮在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在90~99mmHg之間為輕度高血壓。正常人的收縮壓隨年齡增加而升高,故高血壓病的發病率也隨著年齡的上升而升高。
長期的高血壓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阻塞血管或使血管腔變狹窄,或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而英氣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也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
高血壓患者的腦動脈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時,再加上一時的激動或過度的興奮,如憤怒、突然事故的發生、劇烈運動等,會使血壓急驟升高,腦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圍的腦組織,此時,病人會立即昏迷,跌倒在地,所以俗稱中風。高血壓患者血壓越高,中鋒的發生率也就越高。
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也是另一個嚴重的并發癥,其中高血壓合并腎衰竭約占10%。急驟發展的高血壓可引起廣泛的腎小動脈彌漫性病變,導致惡心腎小動脈硬化,從而迅速發展成為尿毒癥。
由于部分高血壓患者并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高血壓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飲食和運動是控制高血壓的基礎,如何做呢?
1.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穩定血壓,在飲食中應減少烹調用鹽,每人每日以不超過6g為宜。
2.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物,含鉀豐富的食物有:土豆、芋頭、茄子、萵筍、海帶、冬瓜、西瓜、柑橘等。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蝦皮、芝麻醬、綠色蔬菜等。
3.控制吃油;您每天食用油攝入量不要超過25克,即一天不超過三勺油,高血壓患者更應減少。
4.每天堅持補充250-350微克微量元素硒,硒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保護生物膜的作用。它通過降低體內脂質過氧化物水平、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滯度等作用降低血壓。例如豆類,海產品,大蒜等。
5. 多吃谷薯類食物:如玉米面、燕麥、蕎麥、小米等含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等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利于膽固醇的排除。少進食含單糖和雙糖類食物,如蔗糖、果糖等,以防止血脂增高。谷類食物含有微量元素硒豐富,多吃含硒的食物補充高血壓患者體內微量元素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