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聶姓是中國人常見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二十一位,在西、湖南、湖北、河南分布較多。當今聶娃人口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2%,總?cè)丝诖蠹s有159萬。
得姓始祖姜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周初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因輔佐武王伐紂有功,受封于齊。據(jù)《姓氏急就篇注》記載,西周時齊國傳至第二代國君齊丁公姜伋(呂伋)時,丁公封其支庶子孫于聶(今山東茌平),為齊國附庸國,史稱聶國。后世子孫以國為氏,遂稱聶氏,并遙尊姜尚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義與原始圖騰
據(jù)《說文》,聶的本義是附耳私語,表示眾人口耳相傳之意。聶又通攝,表示因耳朵長,聽人言時需要用手握持耳朵。
古聶人是具有比周邊人群耳朵長的一族人,聶人以此特征為氏族原始圖騰,并命族名和族徽,居住的地方稱聶,或者稱攝。后來聶多用于地名。
聶地有二:一在今山東聊城北,春秋時邢地,后并入齊國,也稱攝,是齊國西部界色;二在河南清豐北,春秋時屬衛(wèi)地,久住于此地的聶人以地名為氏。
二、姓氏起源與發(fā)展傳承
聶姓的起源有二:姬姓和姜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聶,春秋時衛(wèi)邑,故城在今河南清豐北,衛(wèi)大夫食采于此,因氏。第二支出自姜姓聶,也作攝,故地在今山東聊城北。
公元前635年,衛(wèi)文公滅邢,聶邑為衛(wèi)大夫食邑。后歸齊,成為齊國的西界,齊公封其支子于聶邑,成為齊國附庸,其后有聶氏。
三、民族融合與基因融入
外族血液流入聶姓主要發(fā)生在宋朝以后。
猶太人入中國,其后裔在元、明時均采用漢姓, 其中有聶氏。清朝時聶格哩氏,聶佳氏等氏族集體改姓聶,其族人后多成為漢族。
四、歷史遷移與人口繁衍
先秦時期,聶姓主要活動于河南,山東一帶,戰(zhàn)國時,聶姓已經(jīng)播遷到江淮地區(qū)。漢晉時, 聶姓北上山西,南跨長江,進入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唐朝時,聶姓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兩廣地區(qū),尤盛于江西和安徽。之后,聶姓在各地都有分布。
宋朝時期,聶姓大約有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1%,為宋朝第一百二十七位姓氏。
聶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占聶姓總?cè)丝诘?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西、山西,這三省聶姓大約占聶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甘肅。全國形成了北部晉豫、南 部皖贛兩塊聶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聶姓大約有18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9%,為明朝第九十四位大姓。
宋元明600年,聶姓人口增長率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率。江西為聶姓第一大省,大約占聶姓總?cè)丝诘?9%。四川、廣西、河北、湖北等地分布也比較多。宋元明時期,聶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南方、西部地區(qū)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聶姓聚集區(qū)。
五、當代分布與姓氏圖譜
當代聶姓人口約有159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2%,排在全國第一百二十一位。
從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聶姓人口增長率呈人形。目前主要分布于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四省,大約占聶姓總?cè)丝诘?6.2%;其次分布于山東、四川、安徽,貴州、河北,廣東,這六省占聶姓總?cè)丝诘?3.1%。
江西為當代聶姓第一大省,約古聶姓總?cè)丝诘?.6%;河南緊隨其后,為 9.2%。全國形成了以贛湘鄂豫為重心的聶姓聚集區(qū)。在600年間,聶姓人口以向南遷移為主流。
六、郡望堂號與楹聯(lián)家訓
1、郡望堂號
聶姓的郡望主要有新安、河東。聶姓堂號主要有憫農(nóng)。
“憫農(nóng)”堂號出自唐朝聶夷中。聶夷中進士出身,同情農(nóng)民,著有膾炙人口的《傷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卻心頭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焙笕艘卜Q 此詩為“憫農(nóng)詩”,族人遂以“憫農(nóng)”作為堂號。
2、宗祠楹聯(lián)
豪俠報德;寒士憫農(nóng)。
貢士得人;憫農(nóng)有詠。
隱娘得詩成俠;書兒誅盜酬恩。
播千古英風之俠;謀九重撻武之豪。
3、族規(guī)家訓
吾家祖宗,世居永豐;雍正八年,逃荒鐵嶺。
千經(jīng)萬典,孝為先。術(shù)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自古以來,孝始于事親,忠始于報國。移孝以作為忠,事親以全孝,此為大孝,孝為立身本,若不孝于親,必不能忠于國。生當人杰,死作鬼雄,精忠報國,萬世流芳。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兄弟姨妹,手足骨肉。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上難得者是兄弟。入則孝,出則悌,人不知禮義,馬牛而襟裾。父母教,要恭聽;父母責,應順承;父母罰,莫怨恨;忠孝始傳家,謙恭以侍人,眷眷寸草心,難報三春暉,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待父母應虔誠,弟兄姐妹要親近。孝當竭力,非徒養(yǎng)身。愛目以承歡,莫效丁蘭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腸逮親存,祭之羊不如養(yǎng)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早把甘脂勤奉養(yǎng),夕陽光景不多時。樂與高堂享天倫,及早承歡向滕前。
目前國內(nèi)外的圖書館和其他單位正式公布收藏了聶姓族譜46部。
七、姓氏名人與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聶姓歷代名人34名,占總名人數(shù) 的0.075%,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九十三位。
聶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0.09%,并列排在第一百五十八位;聶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古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11%,并列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聶姓的著名美術(shù)家占中國歷代美術(shù)家總數(shù)的0.056%,并列排在第一百八十七位。
歷史上重要的聶姓人物:戰(zhàn)國時韓國勇士聶政;唐朝詩人聶夷中;北宋戶部尚書聶昌;元朝都元帥聶珪;明朝學者聶豹;清朝直隸總督聶士成,篆刻家聶際茂;民國實業(yè)家聶緝架,作曲家聶耳;作家聶紺弩。
作者:馮志亮,號渤海居士,別署集雅閣主人。品牌推廣人、姓氏文化學者、修譜師、網(wǎng)絡新聞營銷奠基人和發(fā)展者。2013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民營經(jīng)濟研究院與宗教學系特聘教授。馮志亮涉獵廣泛,書法造詣深厚,并熱衷于文學歷史,亦是一位古體詞人和家史家譜研究專家,著有《渤海詩詞集》、《怎樣修家譜》、《怎樣編家史》、《怎樣寫自傳》,以及《百家姓尋根手冊》三百六十部,《中華姓氏家譜》兩百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