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動反映經濟政策走向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人口流動方向與自然增長率也出現了相應變化。目前,全國31個省份均已公布了2018年末常住人口的數據,其中27個省份常住人口實現增長,廣東、浙江、安徽位居前三位,延續了近年來的格局。
從常住人口總量上看,廣東、山東和河南繼續位居前三,廣東和山東都超過1億人。從常住人口增量上看,較2017年,2018年有27個省份實現常住人口增長,其中廣東、浙江、安徽、河南、新疆、山東、廣西、四川、湖南和河北位居前十位。這其中,廣東常住人口增量約177萬人,連續兩年超江蘇、山東、浙江三省之和,而且由于廣東經濟的吸引力,常住人口總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增長趨勢。中部省份安徽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加了68.8萬人。這其中,除了自然增長外,流入人口也不少,為28.46萬人,且主要是回流人口。目前,安徽省人口遷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續回流”的新時期。
這一現象與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安徽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緊密相關。2018年有4個省份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其中除了北京因為政策疏解的因素之外,其他三個省份吉林、黑龍江和遼寧全部來自東北地區,延續了近幾年的態勢。這背后也有經濟增速減緩而導致人口外流的因素。
實際上,不只是東北,地處沿海的第三經濟大省山東也面臨著人口外流的局面,只不過由于山東人口自然增長多,超過了人口流出的數量。數據顯示,去年山東人口出生率為13.26‰,自然增長率為6.08‰,自然增長人口為60.84萬人,但山東常住人口增量僅為41.37萬人,因為凈流出人口達19.47萬人。隨著戶籍制度的逐步放開,人口流動追隨經濟發展的趨勢還會進一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