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心境障礙是我們過去未曾解決的問題,在當下的投射,我們頭腦一直執著在這件事情上,沒法讓自己回歸到當下的生活中來,在當下的生活當中制造了諸多障礙,如激烈的情緒,糟糕的人際關系,甚至焦慮癥抑郁癥等等形式爆發出來,通過反芻思維不斷馴化的頭腦,最后只能朝著自己設想的方向去鉆牛角尖,形成刻板的思維模式,比如在焦慮癥狀態下的不安全思維模式,在抑郁癥狀態下的受害者思維模式,就是頭腦被馴化的條件反射導致的思維習慣。
頭腦看似在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在抗拒壓制跟逃避,那些是未曾解決問題背后隱藏的實質,已經消失在時間的長河當中。比如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創傷性事件或者有些不安全的體驗,導致我們潛意識層面對安全感的極度渴求,而我們沒有在當時并合理地處理解決內在安全的需求,于是這種對于安全感需求就一直被潛藏在潛意識層面形成內在的匱乏,我們就會不斷的通過頭腦下意識的向外追求安全感,我們需要更多的人陪伴我在自己身邊。我們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在自己的控制下發展。但是由此所導致的孤獨感跟控制欲變得越來越強烈。內在匱乏的黑洞始終無法被填補。
生活當中任何的事情都可能觸發我們潛意識層面有不安全感,這也成了以焦慮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為代表的神經癥的底色。當我們長時間處在這種狀態下的時候,我們就卡在過去的光陰無法成長,人格也無法獨立,頭腦固執地認為,只有解決了過去的事情,我才能夠很好的活在當下,但這就好比在乘船在河上游丟失的東西,試圖在下游找到一樣,所以我們一直在逃避當下的生活,逃避真實的自我,我們都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解決問題。
事情的發生只是在成長過程當中的一個提醒,我們只是要抓住這個提醒就好了,而不是針對事情的本身,面對客觀發生的事情。我們只有臣服,而不是試圖用頭腦去控制壓制跟逃避,回想我們在第1次打針時候的體驗,當針頭還沒有扎進肌肉的時候,那種痛苦感就已經被頭腦放大到了極致。當我們被頭腦災難化聯想的場景給嚇住的時候,我們就會用行為配合自己頭腦的思維。我們就會相信自己的頭腦思維中的幻境,認假成真庸人自擾。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有類似的體驗,當我們出門的時候,突然頭腦閃過一個念頭:剛才煤氣沒有關好!這個念頭觸發了我們潛意識層面的不安全感。于是頭腦思維就循著這個念頭展開災難化聯想:煤氣沒有關好—家里可能會有明火—那么就可能會爆炸—家就會被毀掉—這輩子可能完了……當我們相信了頭腦的這種災難化場景的時候,我們就會回頭不斷地去檢查,這就是強迫癥的心理形成機制,把1/10000的概率當成絕對化發生的事情來加以防范,要知道所有事情在塵埃落定之前,都不過是頭腦設想的概率。
頭腦在這個過程當中被馴化了,我們就分不清楚頭腦跟現實之間的區別,活在自以為是的正確當中追求鏡花水月般的安全感,當我們開始相信頭腦就不會相信自己,不自信的另一個表述就是自卑,你會在各種心理問題當中找到自卑的影子。自卑性人格最大的問題在于不敢面對問題,你必須臣服,客觀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我過去受到過傷害,那就受到傷害,但是不要回避這個傷害帶來的體驗,就像打針的時候哪怕頭腦將這種痛苦放大了極致也要勇于面對!
成長不僅需要氧氣,還需要勇氣,勇氣是成長的必要催化劑,所謂的勇氣并不是說不害怕,那有可能是一種腦損傷,真正的勇氣是明知道害怕還是要面對,當你開始面對客觀事實不再逃避的時候,當針頭扎進肌肉的那一剎那,你就能夠瞬間分清楚頭腦的幻想跟當下現實之間的界限。不再困守在自己的頭腦思維里面畫地為牢固步自封,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就打破了頭腦思維的慣性,你就會明白念頭再真也是念頭,念頭再多也是念頭,不是事實不是結果更不是自己的命運。
所以當你開始用頭腦想要解決過去未曾解決問題的時候,由此展開的思維邏輯聯想的時候,由此帶來痛苦的體驗的時候,不要急于逃避,不用抗拒,也無需壓制,因為那是你最真實的自我,一直被你流放在心靈的荒漠里,此刻像是遠行的游子即將歸家,要讓他回歸允許他的存在,自我才能夠成長起來,這是自我心理療愈過程中最重要的方向,否則你就會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問題就會像滾雪球一般以障礙的形式橫擱在你的生命中。
問題的發生自有它發生的道理,在無常的生命長河中,我們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正所謂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害怕的不是問題的本身,而是有問題所展開的災難化聯想以及不愿意承擔問題帶來的后果,當我們接納了最壞的結果,我們就為看待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要知道即便經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心理體驗,在于思維模式的迥異,頭腦馴化了非常刻板的思維模式,大腦神經元趨向于災難化的鏈接被打通,所以你只會看到事情壞的一面,而不會看到好的一面,因為你的頭腦不允許你這樣去做。
所以你必須在當下的生活當中重新馴化你的頭腦思維習慣,來培養自上而下的精神協調性以及頭腦的可塑性,打通更多趨向好的方向的神經元鏈接,形成新的思維模式以及認知方式,為看待問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這個過程是發生在當下的行為當中,因為知道永遠不是得到,唯有做到才是得到,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諦。那么我們該如何在當下的生活當中馴化自己的頭腦,可以參詳以下專欄:
當我們全然地活在當下,相信自己感知帶來的體驗,我們就不會相信頭腦,那么相信自己另外一個表述就是自信,這會超越頭腦給你帶來的自卑,當你看到了頭腦源源不斷制造的不安全感,那么你的安全感就會源源不斷的回歸,不再通過頭腦向外去尋求安全感,那么你的心理就開始再次發育成長,你的人格就開始成熟起來,你的自我意識就開始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