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中華醫學科普回答】如題,謝邀,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的是飛蚊癥相關的知識,跟您母親類似,許多前來眼科門診就診的患者描述自己眼前有飛蚊或蠅蟲飛動,此即為眼科常見的飛蚊癥。臨床上,有時會因為患者“飛蚊”數量不多,視力無明顯下降,無其他伴隨癥狀,而誤將病理性飛蚊癥診斷為生理性飛蚊癥,延誤了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
玻璃體混濁是常見的生理性飛蚊癥,人出生時玻璃體呈現凝膠狀, 4歲時玻璃體開始出現液化跡象。液化是指凝膠狀的玻璃體逐漸脫水收縮,水與膠原分離。隨著年齡的增長,玻璃體內水的成分明顯增多,同時膠狀成分 逐漸減少。80~90歲時,50%以上的玻璃體液化。 玻璃體的脫水收縮形成液腔,在此過程中有形成分 被析出,形成玻璃體混濁,在玻璃體內形成各種形狀的漂浮物,導致飛蚊癥的癥狀。眼底檢查時可見混 濁物漂浮于玻璃體。
玻璃體后脫離也是常見的生理性因素,是指玻璃體皮質和視網膜內界膜之間分離,通常繼發于玻璃體 液化,玻璃體后脫離程度與玻璃體液化量成正相關。 好發于45歲以上的人群。當玻璃體發生后脫離時,視盤周圍的膠質組織隨同皮質一起被撕脫,人眼 的光線將其投影于視網膜上而形成眼前漂浮物。隨 著玻璃體后脫離的進展,眼前漂浮物逐漸增多。玻璃體后脫離是急性飛蚊癥和散光發作的最常見病因,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高達三分之二。眼底鏡檢查時,可見一環形致密混濁圈,為視盤和玻璃 體附著部撕開所致。裂隙燈下檢查可見玻璃體后部 有一巨大空腔,眼球轉動時玻璃體漂浮度大。玻璃體后脫離是視網膜裂孔形成的危險因素,所以要定期復查眼底,尤其是當患者“飛蚊”數量增多、視力明顯下降時,應及時就診。建議到眼科門診除外病理性飛蚊癥的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