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訂閱哦
一點資訊邀約作者:方游
專注探討個人成長與正向激勵的話題,
有干貨,不再錯過,快來點擊關注吧!
如果喜歡本文,請在文末點擊在看、點贊、收藏。
最好能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與您一同閱讀吧!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
河南美食系列--跟我吃起來
今天的我們,對炒制菜品習以為常。然而,菜品炒制工藝的發明,卻是人類文明發育的一個重要見證。炒制菜品需要適合烹飪的炒鍋,需要用于炒制加工必備的油脂。因此,直到宋代,中國人才吃上今日常見的炒菜。那么發源于唐代的洛陽水席,以全部熱菜帶湯帶水,保留了宋以前古代中國的傳統烹飪方式,傳承著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的傲嬌。
【注】歷史上曾在洛陽建都的朝代分別是: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公元904-公元907)、后梁、后唐、后晉、中華民國(臨都),共計十三朝。
母親對洛陽水席是贊不絕口的。她一直喜歡吃熱的食物。加上這些年牙齒不堪重負,今年集中下崗離職,軟糯的食物對母親來說十分友好。
燕菜是水席的首道菜。據傳,燕菜的烹制與武則天有關。燕菜的主料是白蘿卜,淺棕熟湯之中,油花細碎,在燈光的照耀下若隱若現。白蘿卜呈細絲絮狀伏在點點油花之下,與燕窩的品相十分相似。女皇當年難辨真偽,湯汁咸淡適宜、又有胡椒的辣香開胃,燕窩狀的蘿卜絲入口仍有脆甜的口感,口味層次豐富,于是女皇賜名燕菜。
連湯肉片的熟湯與燕菜熟湯相似,胡辣口味。肉片是豬肉里脊切成的薄片,經過胡辣味道浸煮后,肉香之外還有胡椒香氣。鮮香菇切成的薄片與肉片混合在一起,嫩滑白皙。與燕菜湯不同的是,連湯肉片中點綴了煮熟西紅柿鮮紅的顏色,淺棕之外一抹紅暈。整個西紅柿的湯汁混合在湯水中,使的連湯肉片的湯汁中除了胡辣又多了一層酸甜的味道。
然而,今天我們所吃的連湯肉片,與唐人所嘗的,絕非一物。僅從主料中由狼桃(西紅柿)帶來的色澤和味道層次的提升上,就可見今日物產的豐富,唐代帝王也只能望湯興嘆。
水席里的小酥肉,仍然是帶著湯水上桌的。口味中依舊包含了胡辣的成分。小指粗長方切條狀的豬肉外,裹著一層面粉,炸制金黃顏色后,在胡辣熟湯中重新煮制入味。上桌之時,菜品表面撒蔥花配色,這一道菜的色調頓時就生動起來。湯煮過的小酥肉在別處從未嘗試過。沒有常見小酥肉的酥脆,但省去了咀嚼的麻煩。外層油炸的香氣依然充盈,裹在里面的肉條已然軟爛。
蜜汁紅薯恐怕是后人在水席中增加的菜品。紅薯據傳是明萬歷年間進入中國的,并不是唐代能夠獲得的食物。蜜汁由紅糖水加面粉勾芡而成,偏稀。油炸干爽、菱形切塊的紅薯與蜜汁伴煮,入味后出鍋,熱氣騰騰的端上桌。隨著熱氣慢慢消散,醇紅如玉的湯汁閃爍寶石般的光澤,均勻包裹著糯甜的紅薯塊,連湯帶水的吞咽下去,甜,是天下人無法拒絕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