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就沒吃過黃魚,因為武漢離海太遠又有豐富的淡水魚類可以選擇。 小時候知道黃魚是看《十萬個為什么》,里面還講到黃魚有耳石,很有趣,讓我記憶猶新。后來看電視說黃魚過度捕撈現在都很珍貴了,越發覺得這是一種高大上的魚。真正吃上黃魚還是到美國留學,在法拉盛的韓國店里看到串成串的黃魚賣,很欣喜地買了回去吃。終于知道了傳說中的耳石和蒜瓣肉。剛開始買的是韓國人腌制好的魚,回家煎一下就好了,特別方便,很適合緊張學習沒時間做復雜飯的學生。畢業后有了自己的小家,特別是有了一個帶美食家特質的叼嘴孩子,就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做菜,試圖做個好飼養員。今年看過《The China Study》后打算讓飯桌上少肉多菜,控制嘴巴把握健康。魚肉是相對健康的,是優質蛋白質,所以打算饞葷菜的時候多吃魚。淡水魚我們這里買起來太不方便選擇也少,海水魚還行,新鮮和冰鮮都不少。黃魚沒刺,標志性的蒜瓣肉味道特別鮮美,而且有很強的保健功能,我家三口都很愛吃。買到小黃魚的話,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干鍋黃魚。這種做法做出的黃魚,魚皮完整漂亮,魚肉緊實鮮美很入味,炸過的骨頭也酥酥的,就連配菜也是好吃得不得了啊。
材料:
小黃魚,姜,蒜,青紅辣椒,干辣椒,洋蔥,豆豉,紅油豆瓣醬,花椒,料酒,醬油,糖
做法和心得:
1. 魚皮完整的訣竅之一:小黃魚去鱗去腮去內臟,洗干凈瀝干,內外抹上少許鹽,放在鏤空的籃子里過夜到兩面陰干。這么做會讓黃魚入味而且肉質緊實,并且在煎魚時保持魚皮不破。
2. 魚皮完整的訣竅之二:油鍋放寬油煎到小黃魚兩面金黃,撈起瀝油。煎魚時油鍋一定要燒得很熱很熱,油多放點潤鍋,煎魚時要耐心,一面煎好的標志是晃動鍋子魚會跟著晃,這樣就說明魚沒有粘鍋,而且魚皮煎好了。接著煎另一面也如此。步驟1和2做好了魚皮就會完整。根本不用不粘鍋。
3. 油鍋放油爆香姜蒜末,洋蔥,豆豉,花椒,干辣椒,下紅油豆瓣炒出紅油。干辣椒我用的看著紅火但不辣的日本干辣椒,只借它香味,因為孩子不能吃很辣。紅油豆瓣的那點辣味用糖中和一下就溫和很多,我娃可以一邊喝水一邊吃魚。愛吃辣沒忌諱的朋友自己隨便加辣椒啊。
4. 倒入炸好的小黃魚和青紅辣椒翻炒,加醬油,少許料酒,糖翻炒到入味起鍋。青紅辣椒和洋蔥這么做出來既讓魚肉更香,自己吸入魚汁也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