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豪放派古詞的時候,常常聽人們把蘇軾和辛棄疾并稱為“蘇辛”。蘇軾和辛棄疾雖然分別處于北宋、南宋兩個朝代,而且二人年齡相差百余歲,但是卻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今天,筆者就來講一講文學史上的“蘇辛”二人。
兩個人都行《西江月》。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位宋詞巔峰男人平生絕美之作。先看蘇軾之作。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北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這首詞可以說是非常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世上一切的事,那都是恍如一場大夢,一人個只有經歷了好幾個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的時候,那院子里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回廊里,看看自己,鬢上又多添了幾根銀絲。酒雖然不是什么好酒,但時常是因為沒有客人,而感到發愁。
外面的月亮雖然很明亮,可時常卻是被烏云給遮蔽住了。我一個人在這個中秋之夜里,這個世上,還有誰能夠與我共同來欣賞這美妙的月光?于是我一個人,只好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著北方,獨自想著自己的心思。
能夠感受到詞人一個人的時候孤寂的心情,也正是這一份心情,總是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試想每當我們獨自一個人時,那種對于孤獨,想要擺脫時的心
另外一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整首詞的意思是: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棲息在枝頭的喜鵲受到驚嚇,飛了。清涼的晚風好像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谷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這是一年豐收年。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在跟我們捉迷藏,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想過了小溪去躲雨。可之前那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呢?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我眼前。
全詩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總而言之,辛棄疾的詞講究詞令音律,適合學詞者仿效與入門,其在詞學上的成就與地位,可比擬杜工部。而蘇軾的詞更為不拘一格、渾然天成,似李太白之詩,可欣賞而不可學。但正因此卻帶有一股仙氣,不是凡夫俗子可比。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內容講得很精致,涵蓋政治、歷史、人文等很多的領域。可以說,這是最不可錯過的一套經典詩詞讀物。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