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湖南臺的《快樂男聲》和浙江臺的《中國好聲音2》為爭奪收視份額打得不可開交。后者攜第一季的聲勢余威,牢牢把持周五黃金檔的收視率龍頭,并借由修音技術呈現的完美音質,對總決選場場直播的《快樂男聲》施以無情嘲諷。反觀《快男》,除了言語回敬“有本事你們也場場做直播”外,唯有默默地培養自己的種子選手,以求在長線的市場競爭中收復失地。
三年多過去了,《好聲音2》沒有捧出任何一個大紅大紫的歌手,而快男卻貢獻了一個巨星坯子華晨宇。在1990年以后出生的歌手里,他的特質、品味與沖勁,都是最接近未來天王的那一個。
不錯,既然是從《快樂男聲》走出來的歌手,就不免要被人貼上“選秀藝人”的標簽。只是,作為武漢音樂學院流行演唱專業畢業的科班生,華晨宇進入樂壇本是遲早的事情,參加電視選秀只不過是加速了這個過程。而且,華晨宇能不能唱、有多能唱之類的問題,用一場場真刀真槍的比賽來給出解答,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只要沒黑幕,華晨宇的演唱能力去到哪個節目,都會是冠軍的不二人選。于是我們在那年夏天聽到了驚艷的《無字歌》,聽到了《我》,看到了這個少年身上蘊藏的驚人能量,和他卓爾不群的音樂品味。
大幕落下,冠軍到手,接下來就是該思索如何留下個人的專屬作品了。2014年9月19日,首專《卡西莫多的禮物》正式發售。專輯中有抒情有吶喊,有高音有低吟,聽來十分暢快淋漓。只可惜在此之前,他千不該萬不該地去參加了旅游節目《花兒與少年》,“火星弟弟”這樣本來很單純很忘我的藝術人設,差點被打上“不接地氣”“肆意妄為”的標簽,個人的音樂形象還沒正式構建完成,就被人用自以為是的放大鏡看了個底兒掉。
現在想來,天娛傳媒的藝人,參加芒果臺的綜藝,本來是個很好的機會培養新粉。但依個人愚見,像華晨宇這樣走藝術家路線的歌手,生活和作品應當分開觀賞。他實在不適合這種全天候無死角的綜藝節目,成名之后,他理應更加慎重于這類選擇。
2015年12月17日,華晨宇又發表了新專輯《異類》。兩張專輯聽下來,寬廣音域自不必談,而音色上他雖然較為單薄,但卻在高音區有著驚人的爆發力,這種高音區的旺盛生命力和英式搖滾的特質不謀而合,我想這也是他音樂偏向這一領域的主要原因吧。
在情緒處理上,首專中的《Let You Go》《煙火里的塵埃》,和二專中的《浮游》都形成了前后反差極大的對比,低音區的娓娓道來銜接高音區的撕心裂肺,極富有沖擊力。內向、憂郁、炫酷和逗趣,不同的個人氣質在他身上完彼此融合,使他的音樂呈現出了一種和大眾審美不甚相符的神經質(非貶義)。
題材選擇上,他也沒有束縛于情歌老調,專輯也收錄了《世界是個動物園》這樣的音樂小品,以及《地球之鹽》這樣具有人文關懷特質的作品。不論是演唱風格、歌曲難度還是藝術價值,華晨宇的兩張專輯都是值得玩味的。
二專的同名主打歌《異類》,是一首說唱和搖滾相融合的作品,似乎是意外地開啟了他的說唱才華。隨后發行的幾首單曲里,《火星情報局》和《Here We Are》都走的是主歌說唱加副歌高音的路數,算是在英式搖滾外構建出了個人音樂形象的另一面。2016年10月,華晨宇加盟《天籟之戰》,面對著被挑戰者隨意指定演唱神曲的游戲規則,華晨宇硬是無中生有,改出兩首幾乎顛覆原曲的作品《我的滑板鞋2016》和《齊天大圣》,令人回味無窮。
制作人鄭楠,包辦了華晨宇兩張專輯的所有編曲。有心人可能還記得,在《我是歌手4》里,鄭楠的編曲為徐佳瑩的改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歌手2017》里為林憶蓮提供的招數也是可圈可點。華晨宇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鄭楠也許不是中國最好的編曲,卻是能把自己的想法貫徹得最到位的那一個。他二人能在這個時代互為伯樂,也是何其幸運的事情。
華晨宇的前途確實是不可限量。他有藝術視野,有很好的嗓音條件,有極其忠誠而熱情的粉絲團體,本人還這么年輕。不過,作品與成就仍然需要潛心的修煉與積累,在商演、綜藝、演唱會和歌迷的層層夾擊之下,他還有多少時間留給音樂?既然注定不是凡人,那么就請向大師的地位努力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