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者有其本性,每一次對話會因為說話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回響、反應。精于說話技巧的人,讓人百聽不厭;不懂說話技巧的人,讓人心生反感。不論在什么場合,說話方式給人一種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覺是讓別人愿意聽你說話的基礎。
那么,有什么技巧讓對方愿意聽自己說話,并把對方步步引入對話的佳境呢?請看哈佛大學氣質修煉課是怎么講的。
生活中,大多數人不喜歡晦暗的事務,即使草木也需要陽光才能生長。同樣,給人陰沉感的談話,會讓人有疑慮感、厭惡感及壓迫感。反之,說話簡介明快,則容易讓人接受。
有的人說話的聲音給人一種享受,因為他的嗓音實在是很動人。他們與人談話時,非常注意說話的聲音,而選擇說話的聲音,完全依靠他們的天賦、個性及所要表達的感情而變化。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很容易因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感到自尊心受損。如此一來,在談話中稍不注意談話的方式和方法,對方會立即反射性地表現出拒絕的態度。要想對方聽你說話,首先傾聽對方要表達些什么。所謂“說話語氣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對方說話的內容,而是指留心對方容易受傷害的感受。
自然的聲音總是悅耳的,在交談中應該注意,交談不是演話劇,無論你是什么樣的語調,都應自然流暢,故意做作的聲音只能事與愿違。交談的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許多人時,應采用以下技巧:當前一個人的聲音很大時,你開始說話時可以壓低聲音,做到低、小、穩;當前一個人的音量較小時,你的開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門,清脆響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當今的語言環境中,對于語言,我們擁有自己的運用標準,一旦不符合標準,就會產生不協調的感覺,其中包括語氣與措辭。在人際關系中,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或對方是誰而分別使用適當的語言。如果不分親疏遠近,一律以和同事談話時的措辭來談,那么對方將不會老老實實地聽我們說話。
一句話若沒有抑揚頓挫,則流于平淡,引不起對方的興趣,若能添一些感嘆詞,則能增加彼此之間談話的氣氛,但要適可而止,過多的感嘆詞,亦會抹殺言詞的重要性,是對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與之前的談話爭論不休,而且沒有頭緒時,講話就要力求語句精短,聲音果斷,有條理。
在大眾場合發言時,要想清楚自己講什么,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最好不要夾在中間,要么趕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講,這樣才能使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