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后的大變革時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為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晉(公元266年—公元420年)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于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后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繼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遼朝(907年—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女真語為amba-an ant?u-un,“諳班按春”),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鐵木真,忽必烈就是不一樣)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全盛時期)
清朝后期.外東北(包括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千米,以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薩哈林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18世紀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貢國土,分別于1858年和1860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新疆極西帕米爾高原(巴爾喀什湖之東南、伊犁以西、以及噴赤河以東的帕米爾等地區約45萬平方千米的領土,于1864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臺灣和澎湖列島(1895年割讓給日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 五星紅旗 為國旗 ,《 義勇軍進行曲 》為國歌 ,國徽內容包括 國旗 、天安門,齒輪 和麥稻穗 ,首都北京 , 省 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 、5個自治區 、4個直轄市 、2個特別行政區,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由56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