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近一位紐約媽媽告訴我的一段心路歷程。我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當年的一些影子,我猜你們也會,就想記錄一下。
紐約媽媽A的女兒今年剛滿3歲,她和同班的一位猶太人媽媽B有一天約了一個不帶娃的周日午餐。那天,A早早地來到了餐廳,準備好好享受這段難得的不帶娃時間。
結果B遲到了,匆匆入座后就道歉,”抱歉啊,準備給兒子去報個聲樂的周末學校,今天還要去卡內基音樂廳試音面試,家長也需要考試,才結束“。
“啊,我都不知道Mathew喜歡聲樂,我一直以為他是喜歡跆拳道的呢,我知道他好像已經考級通過了“。
對方接著說,”哦,是的,他喜歡跆拳道,開始準備考級了,還需要繼續努力。聲樂,他也喜歡。我給他找了這家音樂學校,篩選要求很嚴格,試試看吧“。
點完餐后,B接著說了一句,“盡管這么說不太好意思,但我真的覺得我兒子是非常有天賦的,所以我和先生就想盡我們所能,成就他的天賦”。
A后來和我說,那天她們的午餐仍然吃的很愉快,但這位媽媽的對話卻一直圍繞在她心頭。
那天下午,她就查了B所說的那個在音樂廳進行試音面試的學校,是曼哈頓最好的學校之一。然后她不禁在想,原來,僅僅給自己女兒報個音樂早教班是不夠的,同樣是3歲,已經有孩子可以進入正規聲樂訓練了。
然后,她問我,你想過嗎?你女兒小D的天賦是什么呢?
我和她說,我在小D差不多接近3歲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那時的我,開始系統接觸早教啟蒙了,當時的自己一下子覺得打開了新世界。
我認為,我們的所有早教啟蒙的要義,就是多提供環境,去發現孩子的天賦。
這個認知讓我覺得幫助孩子發現天賦是我們父母的責任。我相信這樣想的肯定不是我一個人,看看身邊的父母們,看看紐約曼哈頓各種各樣的早教班。我們都在忙著去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天賦。
一直以來,啟蒙對我來說就是提供更多可能性。我會根據小D的興趣,帶著她多嘗試。因此也報過不少班,很多活動也是她喜歡的,比如她很喜歡體操。
記得有一次,我帶她去上課,我發現小D在同齡人里動作做的不算標準,有些動作她還經常跟不上。但是她很開心,下課時,老師帶著她出來。
小D飛奔過來后和我說,“媽媽,我今天完成了在單杠上的前翻,我要獎勵”。
看過她剛剛的表現,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應該做的,沒有獎勵的”。
于是,我對她說,“嗯,你一直在努力,沒有放棄,終于學會了這個動作,好棒的。但這些是應該完成的,你做的還不標準,還需要繼續努力,沒有獎勵”。
誰知,她的老師立馬蹲下準備和小D擊掌,還說道,“是的,你今天完成了,這個就是獎勵,獎勵就是我想告訴你,我為你自豪,獎勵就是你自己內心也為自己自豪”。
然后小D非常非常開心地和老師擊掌了,我也趕緊去和她擊掌,告訴她,“媽媽,也為你自豪”。
你們知道嗎,當時的我真的羞愧到耳朵根都熱了。
小D問我要獎勵,盡管我也認可了她努力的過程,但是我第一反應還是,她并沒有達到優秀,這不值得有獎勵。
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的價值體系,也是我從小到大的經歷,只有得了第一名的那個孩子,才能獲得獎勵,其他人都是“一無是處”的。
平心而論,多少自我焦慮的怪圈就是這樣開始了。我們選擇了一個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最初表現出來的熱情,讓我們心甘情愿地掏錢花時間。
與此同時,內心那份想法也在偷偷冒出來,“嗯~這個也許是我孩子的天賦”。
于是,不管有意或者無意,我們已經開始腦補,孩子越練越好,考級獲獎甚至登臺表演的畫面了。
我們開始對孩子有所要求了,然而經常的,父母的要求開始和孩子的熱情成反比。最初的新鮮勁過去后,我們開始聽到孩子說,我不想學這個了。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一開始我們就愿意承認這個事實,我們的孩子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她永遠不會在這方面有天賦,是不是彼此壓力就會小很多呢?
似乎就是從那次開始,我開始慢慢想明白了,我們大多數的孩子最終都會是平凡人,就像我們自己一樣。真正在某個領域冒尖的人,總是少數,但我們經常忘記了這個事實。
那為啥我們現在還在努力進行早教啟蒙,拓展孩子的生活,帶著見世面呢?我的答案是:
就是因為我們的孩子今后都會平凡,那么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帶著他們認識到,如何在平凡日常里發現不平凡,如何在普通的自己內心中找到讓自己不普通的感受。
是的,小D的體操永遠不是班級里的范本,但是她會告訴我,自己又練習了很久后滾翻,終于現在可以標準完成了,這讓她很驕傲;
是的,小D的畫畫獲不了獎,但是我會告訴她,畫畫很美好,可以幫助我們表達很多內心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感受。你的這幅畫,媽媽讀懂了,因為你的畫,我也開心了;
是的,小D唱歌還在走調,但是她會一直唱一直唱,然后經常自己把自己唱樂了,然后她會告訴我,唱歌讓她開心。
這和世俗意義的成功和優異無關,但是我開始相信,在尋常中發現不同尋常,才是最可貴的。
小D,怎樣是個厲害的人?
開心、堅持鍛煉、越來越好、強壯的人
那你是嗎?
是啊,我每天很開心,我一直在鍛煉,我有肌肉的,而且我一直在進步。
謝謝女兒,我現在也開始學會把“優秀”替換成“成長”,努力不一定就會“優秀”,但一定會不斷成長。
謝謝女兒,我現在開始學會把“天賦”替換成“熱愛”,可以發掘自己所熱愛的,可以追求自己熱愛的,這個本身已經是“天賦“了。
當沒有了必須變得優秀的壓力,我們的孩子可以自己定義“優秀”的含義。
大J叨叨叨
我終于到國內了呢,期待周末在廣州和杭州見到一部分的你們。我們公號的四周年生日會已經開始通知了,這次場地的原因,所以人數控制了,要對一小部分不能到來的朋友說抱歉了。
其實每次都是想在當地找盡可能大的場地,同時又想兼顧可以和你們每一個深度聊聊天,總是無法兩全,真的很抱歉。
但是廣州和杭州的朋友們,這次我還有一個在書店的關于科普閱讀的分享會。雖然之前已經進行了報名招募,但我又去和出版社協調了,可以給到我們公號朋友們更多名額。
大家感興趣的還是歡迎來的,應該足夠能容納。具體消息大家去看今天推送的二條啊,我們到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