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脾經能治大病 論糖尿病與脾胃腎
青衣問道
>《健康》
2014.03.31
關注
脾經能治大病 論糖尿病與脾胃腎
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是脾經當令的時間,脾主運化,暴飲暴食最傷脾胃,加強鍛煉對脾有好處。
1、糖尿病跟脾胃腎功能失調有關
現在有一個病就跟脾密切相關——糖尿病。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小孩也有得糖尿病的。糖尿病有幾個明顯的癥狀,即多吃、多喝、多尿、消瘦。這是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喝酒過度等造成的。造成糖尿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情志郁結。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啊,生活壓力也大。在工作上要有業績,要處理好與同事與領導的關系;在家里要伺候公婆岳父岳母,還要跟老公關系和諧,要帶小孩……跟人講吧,大家都面臨同樣的困難,跟誰講都沒人愿意聽,就憋在肚子里了。所以心里就老壓著東西,多種情況一旦湊在一起,就是寒邪,寒邪多了,人體自救功能啟動就有熱來攻,就會造成中焦因寒而化熱的現象。
我給大家講一下原理吧。從中醫講,糖尿病是中焦因寒而化熱導致的。中焦化熱首先傷到的是脾,因為中焦是肝脾,肝脾熱氣一集中,就開始往上燒到肺,引起肺燥津枯。這時出現糖尿病人喜多喝,即口干,杯不離手,杯不離口,不講話都口干,講話口更干,喝多少都不解渴。再不注意調整過來,火就會往下燒,傷到胃,出現燥熱傷胃,引起胃燥津傷,造成脾陰虛耗。這時糖尿病病人出現第二個人特點——多吃。正常情況下食物消化需要三到六個小時,但現在胃開始燥熱,這時食物的消化就會加快,不到三四個小時就消化完了。食物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吸收的養料由脾臟運化,把精華送到腎臟。脾臟長期調整不過來,就會造成腎陰耗損,而且久病傷陽,然后腎的固攝能力就差了。這時候糖尿病人就會出現多尿。
因為脾主肌肉,脾腎一病,全身都病。慢慢的,糖尿病人吃多少、喝多少、補多少都會越來越瘦。為什么會越來越瘦啊?就是糖尿病把你身體所有的營養都通過尿撒走了,你吃多少營養,它都不吸收不消化了。脾臟運來多少血糖,腎臟干不了活,所以尿出來的不是水了,而是糖,甜的,營養直接就跟著尿走了。
因為吃喝導致糖尿病,跟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關系。以前,我們只吃五谷雜糧,得糖尿病的很少。但是現在的人不以糧食為主,而多吃肉菜,導致各項指標紊亂。不是說不能吃東西,而是不要過度。人參是好東西,但吃多了鼻子流血;砒霜是毒藥,但在中醫可入藥。所以,什么都是個度的問題。以前我曾提過,糖尿病病人該吃什么吃什么,不要節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得糖尿病是因為脾腎病了,消化和吸收都出了問題。現在我們就按照人體能夠消耗的量,該吃什么吃什么,不多吃,也不少吃。多調養,多運動,在西醫中是不治之癥的糖尿病,說不定就好了。
所以,凡是脾主肌肉引發的病,包括糖尿病,怎么治呢?第一條是鍛煉,自己鍛煉,糖尿病堅持每天散步。第二,堅持好好吃飯,別來什么節食亂七八糟的。比如西醫一般說尿糖高,很多東西都別吃,吃了會讓尿糖升高的。但其實不是讓我們節食,是要吃適當的食物、適當的量,尿糖癥本身就缺糖,不吃的話慢慢就沒勁兒了。
有一個病人,他剛剛查出血糖尿糖高,遇見我時他跟我說他現在特痛苦,都不敢吃東西了。我就跟他說應該該吃就吃。他說真的啊?我給他講了這些原理,他聽完就開竅了,回去就該吃就吃。我還囑咐他要多鍛煉身體,外加讓學生給他開點藥。這個人個別聽話,每天傍晚都去登山,做做操,特別有效。他肌肉壯了,整個的吸收能力強了,就不會往下走了。到現在為止,這人的指標都正常了,更關鍵的是他的生活更規律、更快樂了。
2、乳房下垂不是地心引力的作用,是脾的問題
脾是干嗎的呢?第一,脾主運化,全身運化全是由它來做的。第二,脾主一身的肌肉。所以全身沒力氣,是肺病,全身的肌肉沒勁兒、肌肉酸痛是脾的問題,重癥肌無力就是脾病。包括人老了以后,肌膚下垂,也是脾病。比如說人老了以后眼皮耷拉,比如有的女的,年輕的時候大眼睛特漂亮,到老了就成三角眼了,上眼皮垂下來了,這是脾主一身肌肉的功能弱化了。還有一種,假如突然出現一眼大一眼小,脾出大問題了,有可能會出現脾中風。
乳房下垂也是脾主一身之肌肉的功能弱化了。人一到中老年就開始乳房下垂,特別是生小孩母乳喂養以后。有的人說,這樣說不對,這些都不是病啊,這些都是地心引力的慣性作用,就是往下拽啊,隨著年齡的增大,地心引力的作用也越大。如果真那樣,倒立是不是就不下垂了呢?所以一定是身體虛弱,脾胃功能出現了問題,才會出現乳房下垂的現象。
3、兩腿無力、大腳趾麻木都是脾病
對于那些個有車一族,將來可能會出一個問題,就是兩腿無力癥。為什么兩腿無力啊?因為兩腿很少走動,老開車,久而久之,就會的肌肉萎軟癥。如果是天天坐車的話,有司機,就會有一毛病,兩腿無力;如果是沒司機自己開車的話,就會一只腳有力,一只腳無力。如果還開成自動檔的,慢慢的話就都沒力了。這也是脾主一身之肌肉的問題,只要肌肉的問題就是脾的問題。
還有,生大氣也會傷脾胃,而造成肌肉萎軟。我出差見過一個病例。其實蠻可憐的,看到一個農民在火車上,特別慘,他大腳趾先是疼痛,然后就麻木沒有知覺。到處去看。大家記住,脾經就是從大腳趾起。那個腳趾不舒服,都能知道是哪兒的病。這位農民朋友在有名的大醫院被診斷為神經末梢炎,治了一個半月沒治好。反而原先還有點感覺,現在根本不能動了。在火車上見到他以后,我問他剛得這個病的時候有沒有生過一場大氣,家里有沒有什么大的家庭糾紛。他老婆一聽就愕然了,回想起來說還真是生那次大氣后出現的問題。
所以大家別小瞧生氣這個是啊,現在很多情況下,情緒會影響身體,生氣先傷肝胃,脾在志為思,得病了總想得多吧。正常的思考問題,對機體的生理活動并無不良的影響,但是思慮過度,所思不遂等情況下,就會影響氣的正常運動,形成氣結和氣滯。從影響臟腑生理功能來說,最明顯的是脾的運化功能。所以生氣再傷脾,這時情志方面的原因。
4、睡覺流口水是脾虛
“脾之合肉也”,就是我們全身的這個肌肉是由誰所主的?是有脾所主的。然后其榮表現出來是什么呢?表現出來的是嘴唇。所以你的嘴唇是否豐滿、滋潤,是判斷脾病的一個表現。如果嘴唇老干裂呀,不滋潤呀,嘴唇干癟,沒顏色,這些問題都是脾虛。
家里的小孩啊,他睡覺時流口水,我們常常會覺得,哎呀,怎么這么可愛啊。可成年人呢?成年人流口水就有礙美觀了。想想,有時候,特別是夏天啊,你看那趴著睡覺的人,西裝革履的紳士和優雅的OL女士,要是午休時用口水把辦公桌淌成了一個水塘,真是影響形象。或者我們早上起來的時候,枕巾濕了一大塊,怎么回事啊?脾虛唄,因為脾主肌肉,脾開竅于口。其實,人流口水有時和脾虛有關,脾虛的人面部肌肉較容易松弛,睡覺時自然就容易流口水。
脾虛是指脾氣虛弱,引起脾虛的原因有比如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前面我們提到過,脾有主運化、主統血等的作用,脾虛就會運化失常,人體出現營養障礙,造成水液失于布散,人體濕氣就會重,或者引發失血等癥。
脾虛,水谷的精華就無法通過脾運化轉輸,五臟六腑得不到滋養,人就會出現面黃肌瘦、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吃飯后容易犯困、吃得少,或者腹脹、溏泄等,或者四肢冰冷,怕冷等癥狀。還有一點,現在的女孩子特別關心什么啊?就是,如果脾虛的話,還會引起肥胖,虛胖。所以,這種胖,要想瘦,就的調理脾胃,而不是節食。
脾虛的人怎么選擇食物啊?可以選擇如粳米、馬鈴薯、香菇、鍋巴、薏米、熟藕、山藥、栗子、扁豆、豇豆、紅棗、胡蘿卜等食物。除了吃些健脾的食物,重要的是堅持鍛煉身體。
5、得脾病的人要么特瘦,要么特胖
“脾在志為思”,思傷脾,過度思慮一定傷脾。假如過度思慮的話傷脾,就顯出瘦相,這個人就特別瘦;如果脾濕太重的話就是虛胖。所以脾病有兩相,要么特瘦,要么特胖。這就是脾的一個問題。
前面我們講到脾虛,脾虛和脾濕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脾虛可能導致脾失健運、水濕內生,也可能導致其他的病理變化。脾濕可能是脾氣虛弱導致,也有可能是缺乏鍛煉所致。脾濕也是個很重要的話題啊。脾濕有很多象,都有哪些呢?比如前面講的虛胖;或者有的人總覺得累,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或者拉稀、溏便;或者牙齦出血等。濕重的話,一般來講吃點藥或是不吃藥都可以治療。要是找不對醫生,就別吃藥,就鍛煉,鍛煉非常管用。現在很多人就缺少鍛煉。如果鍛煉的話,出汗沒問題。別把汗想得那么可怕啊,否則動得太少了。打球的時候如果出汗是沒有問題的,出汗反而會讓身體輕松。
有一個女同胞,她說她的肚臍特別容易著涼,一涼就疼就拉稀,其實這是脾特別虛弱引發脾濕的一個象。脾運化能力不強所以經常腹脹,而且還好打嗝。如果實在里面揪得疼,有的時候甚至會拉稀。脾濕的大便有一個象,粘水池子,就是特別黏,這是濕氣特別重。拉完屎以后,水池子老沖不干凈。如果是腹脹,肚子里面老有氣,出不去的話,一般只要放個屁就特舒服。那怎么能讓屁放出來呢?撅,在床上撅一會兒。就是頭趴在床上,把屁股撅起來,屁就放出來了。人別忘了,最基本的快樂就是放屁打嗝,這是挺好的一件事。
6、打呼嚕會導致呼吸短暫停止,有生命危險
有個病人他跟我說他有鼻炎,睡覺的時候呼吸一個不小心就覺得特費勁,而且他睡覺時還愛打呼嚕。他問我打呼嚕是怎么回事,跟鼻炎有什么關聯。打呼嚕有時會造成呼吸暫停,這兩種情況都非常影響睡眠質量。睡眠打呼嚕這個問題現在真的很多,而且有的還會出現短暫的呼吸停止,很多的時候讓自己的太太非常擔心,不知道你這人是活著還是死了,經常捅一捅,然后翻個身什么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打呼的問題是我們嗓子里的小舌頭無力,它垂下來了。它垂下來以后,你的氣息想出去就比較費勁,所以可能會造成呼吸短暫沒有。小舌頭下垂屬于那塊肌肉無力,還是脾病。如果你的體形比較偏胖,就說明你濕氣比較重,最好能夠經常保持一定的運動量。那么運動量什么情況下最好?就是保證全身微微出汗,或者是如果你大便也很通暢的話,可以把這個問題解決;要不行,翻翻身什么的,也能把這個問題解決。
具體來看,如果你年輕的時候經常有咽喉炎的問題,還有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很特異的呼吸方式,也會引起打呼嚕。
7、脾經能治大病
脾經就是這樣,足太陰脾經從大腳趾末端隱白穴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腳背與腳掌的分界線)上來一直往上走,經核骨,向上沿著內踝前邊,上至小腿內側,沿脛骨后緣(小腿內側的骨頭),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與肝經相交,然后在肝經前循行),上膝股內側前邊(即膝蓋、大腿內側),進入腹部,屬于脾,絡于胃,通過膈肌(腹部與胸部的間隔),入咽喉,夾食管旁,連舌根,散布舌下,實際上舌頭是否靈活,跟脾也有關系。因為脾經起于足大趾,所以這個足大趾不能動,也是脾病的一個象。
脾被稱為先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調理脾經可以防病治病。那么調理脾經可以治那些病啊?比如,消化不良、泄瀉、痢疾、便秘,還有痛經、月經不調、經期提前或者錯后,盆腔炎、附件炎,前列腺炎、水腫,還有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疾病等。
向脾胃要健康:古木參天靠樹根 生命常青養脾胃 作者:李志剛
脾虛失健是糖尿病發病的根本原因:糖尿病從脾胃調治之法
糖尿病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病,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糖尿病終將成為我們的手下敗將。
生活中我們要是聽說某某人得了糖尿病,肯定都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吃驚與同情,好像得了癌癥似的。其實,根本沒有這麼誇張。
糖尿病本身是血糖高,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是它的併發癥而已。但我們若是及時控制住了糖尿病,不給併發癥發作的機會,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我看過這樣一則信息:就是說有個人被診為糖尿病,他因此非常害怕,整天茶不思飯不想,就想自己死了怎麼辦;後來這個人真的死了,怎麼死的?因為耽誤了治療,再加上情緒極度抑鬱,後來真的發生了併發癥,人就這樣完了。在我看來,這個人是被自己嚇死的。如果他能正視這個病情,擺正心態,也不會有這個結果了。
糖尿病在中醫裡屬於「消渴」範疇,我們古人對此病早有論述,《素問?奇病論》載:「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這是黃帝與岐伯的一段對話,意思是,黃帝問岐伯:有的病人口中發甜,這是什麼病?是怎麼得的?岐伯回答道:這是由於食物的精氣向上氾濫,病名叫「脾癉」。正常情況下,飲食到了胃以後,經過初步的消化,再由脾運化至全身。如果脾有熱,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癥狀。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得了這種病的人平時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時間長了就轉成消渴了。
在這裡,「脾癉」類似於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島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如果防治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消渴,即臨床期糖尿病。
◇◇「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
中醫認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屬肺,主要表現為口渴多飲;中消屬胃,表現為多食善饑;下消屬腎,以多尿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
1.多飲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現為口渴,平時多喝水才會感覺舒服一點,這是肺熱津傷所致。
我曾接待過這樣一位病人,他的餐前血糖高達18.7,平時他的飯量倒還正常,就是愛喝水。他說自己感覺口渴,每天最少要喝兩暖壺的水,晚上排尿也比較多,整天感覺全身無力。像這位病友一樣,很多糖尿病病人也會出現口渴多飲的癥狀。
對於這種情況,我常用針灸肺俞、合谷、魚際、三陰交等穴來進行調節。
肺俞穴雖屬於膀胱經,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氣聚集的地方,對於調節肺臟有很好的功效。找肺俞穴時,先低頭,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此處是第7頸椎的棘突,往下數3個這樣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兩邊1.5寸處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
魚際穴是肺經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大約相當於第1掌骨中點橈骨的赤白肉際處。
平時多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對血糖有很好的調節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熱,它的輸布津液的功能受損,便會引起胃燥津傷,脾陰虛耗,中焦脾胃的運化就會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中消癥狀。
消谷善饑是中消典型的癥狀。什麼是消谷善饑呢?它是由中焦熱盛所致的胃內食物消化快的癥狀,也就是說你不停地吃,但老覺著餓。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燥熱傷胃、胃火熾盛所致。《靈樞?大惑論》載:「胃熱則消谷,谷消故善饑。」
此時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身體減負,調理身體,修復疲憊不堪的脾胃。這時你的主食不能吃得過少(主食應當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體重等具體情況而定);平時要少食多餐,可將每天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也不要因為怕油膩而單純吃素,要做到葷素搭配。
平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法進行輔助治療。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調節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各自對應的脾和胃的功能。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俞穴在背下部,於第1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線向左右兩側用食指、中指併攏量取2橫指處即是此穴。
3.多尿
腎功能不好導致的糖尿病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多尿,我們可以通過多按摩腎俞穴、太溪穴、三陰交穴來調節腎的功能。
4.體重減少
由於胃的無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導致脾熱。胃熱、脾熱使人體代謝加快,導致人體消瘦、乏力。
◇◇脾虛失健是糖尿病發病的根本,調理脾胃才是治病之本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賴以生存之本。
如果脾之氣陰不足,則脾氣不升反降,氣虛下陷,運化失權,水谷精微無以化生,則上不能奉心肺則燥熱,下不能滋肝腎則陰虛。陰虛燥熱又可傷及脾陰而不能化生津液,成為消渴。李東垣也指出:「脾氣不足,則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飲。」
可以說,糖尿病的根本病機是陰虛燥熱,而陰虛燥熱是由於脾氣虛弱不能像平常一樣運化水谷精微,失去「游溢」與「散精」的作用,使食入的水谷郁而化熱,又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使胃陰不足,從而導致陰虛燥熱。所以,糖尿病患者有一個典型的病癥表現就是渴飲多尿。
綜上所述,我們說糖尿病的發病之本在於脾虛。因此,我們要養好糖尿病貴在調理好脾胃。在經絡方面,我們可以多按摩上面所提到的幾個穴位。使用時,你可以看自己「三消」癥狀哪個更嚴重。
比如說,經常口渴多飲的,就可以多按摩肺俞、合谷、魚際、三陰交等穴;經常感覺餓的,就要多照顧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經常多尿的,可按摩腎俞、太溪、三陰交等穴。
此外,治糖尿病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穴位,叫胰俞。它在第8胸椎的棘突下旁開1.5寸,在背部的膀胱經循行線上。根據近部取穴原則,它對控制糖尿病病情很管用。
在飲食上,糖尿病人由於是脾腎俱虛,平時還要多吃補益脾腎的食物,像蕎麥、玉米面、燕麥片、大豆及豆製品和新鮮的綠葉蔬菜等;還要遠離生冷、甜膩之品。
總的來說,糖尿病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病,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糖尿病終將成為我們的手下敗將。
脾
糖尿病
早在400多年前中國醫書中已有記載,但它叫消渴癥,看好啊,不是病,是癥,這之間可有很大差距的。醫書中對病因的描述是,本證多由于飲酒肥甘過度,情志郁結所致。喝酒喝多了,肥肉吃多了,青菜吃多了,加上性情不是很好就容易的這個病了。大家要注意不是說這些立刻就不吃不喝了,是一定要注意度。
二十年前是不是很少聽有的糖尿病的,那是因為那時的酒,肉,菜都不像現在這樣的豐富,加上壓力又不是很大,心情很好,所以很少有得這個毛病的。一旦身體滿足這兩項了,就會出現中焦化熱,上焦指的是心肺,中焦指的是肝和脾,下焦是腎。由于肥甘過度了,食火有了,由于情志郁結,肝火有了,中焦的兩個臟器的火碰到一起就燒開了。中焦有火會烤上焦的臟器,最先接觸的就是肺,這時會出現燥熱傷肺,引起肺燥津枯,導致口渴多飲,中醫稱為多喝也稱為上消。消,就是消耗的意思。糖尿病的第一個癥狀就出來了,能喝水。就是由于肺燥津枯,口水枯竭了,感到口渴,所以多喝水,但是呢喝多少又不解渴,這就叫上消。
如果出現這樣的癥狀你不在意,中焦的火繼續燒會傷哪呢?接著燥熱傷胃,引起胃燥津傷,然后造成脾陰虛耗,第二個癥狀出來了,多吃,中醫稱為中消,這里的津指的是胃液。胃液被中焦之火加熱,讓食物消化速度加快,這就是為什么糖尿病患者都特別能吃。脾陰虛耗的意思是說由于吃得東西動了,需要脾來運化的東西其實就是糖類也就多了,這樣脾干的活就多了,多了就會受傷。
老這么多吃多吃,久而久之會造成腎陰耗損,造成腎不固攝,第三大癥狀出來了,多尿,中醫稱之為下消。脾將小腸從食物中吸取的養分給腎用來造血,如果運來的造血材料比以往多了一些,同脾的道理一樣,腎臟也是要多工作的,這樣就會傷到腎臟,造成腎陰耗損。腎臟受傷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干活了,但是運來的養分還是很多源源不斷,這些養分就會隨著原來用于造血的水變成尿液排出體外,到醫院檢查尿蛋白,完蛋了。
得了這個毛病到醫院,醫生會告知你,這個病沒治,終身攜帶不死之癌。醫學這么發達了這么個小問題處理不了?因為所謂的糖尿病就是脾的機能下降了,中醫可以恢復臟器機能。西醫所開的藥其實就是代替脾來工作的,已達到降血糖的效果,并不是治療用的藥物,就是說西醫基本就沒有給你治病。
糖尿病合并癥,致盲,高血壓,冠心病,四肢潰爛,腎衰竭而死,這些都是長期吃藥,打胰島素產生的毒副作用的后果。降糖藥吃晚飯就吃,吃藥就跟吃飯一樣了,時間長了這個藥物的毒誰來解,肝臟,那么肝臟受傷了,直接表現就是眼睛看不見了,這是最先產生的毒副作用。
糖尿病是否遺傳?不遺傳!!!真正得糖尿病的人,男人沒有性能力,女人不能懷孕,就不可能生孩子,哪來的遺傳呢?腎,主骨生髓造血藏精,一旦腎陰耗損,尿蛋白三個加號以上,基本上就沒有性功能了。但,確實有父輩有得糖尿病的,兒子輩也有得的,其實這是傳承了相同的飲食習慣,并非所謂的遺傳。
收拾糖尿病秘訣!—健脾輸津
核心提示:從中醫的基礎理論來分析,糖尿病屬飲食(主要是糖類)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而飲食營養的代謝和輸布,主要依靠脾胃的運化功能,化飲食為精微,輸布精微、津液于人體各組織器官的關鍵是脾。《內經》中謂“津液在脾”,并稱中焦脾胃有“蒸津液,化其精微”及“脾氣散精”、“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之功能。
糖尿病是一種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發病多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因素有關。臨床表現早期可無癥狀,或逐漸出現多食、多飲、多尿、疲乏、消瘦等癥候群。久病可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本病現分為4大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和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不足而有酮癥酸中毒傾向,多于青少年期即發病;2型糖尿病主要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多于中年以后發病。本病屬于中醫“消渴”、“虛勞”等病證范疇。
辨治方藥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pg≥11.1 mmol/L(126mg/dl)。
中醫臨床治療糖尿病一般按“消渴”分“三消”辨治:以煩渴多飲為主者為“上消”,多屬肺熱津傷,予消渴方(天花粉、黃連、生地、藕汁等)加減;以多食善饑為主者為“中消”,多屬胃熱熾甚,予玉女煎(石膏、知母、生地、麥冬、牛膝等)加味;以尿頻量多而混濁為主者屬“下消”,予金匱腎氣丸加減。
此外,現有學者經長期臨床觀察診療認為,久患糖尿病者,多兼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癥候,主張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或選用養血活血、溫潤化瘀類的方藥,可以提高療效。
從中醫的基礎理論來分析,糖尿病屬飲食(主要是糖類)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而飲食營養的代謝和輸布,主要依靠脾胃的運化功能,化飲食為精微,輸布精微、津液于人體各組織器官的關鍵是脾。《內經》中謂“津液在脾”,并稱中焦脾胃有“蒸津液,化其精微”及“脾氣散精”、“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之功能。若脾氣虛弱,不僅化源不足,且無力運行輸布津液、精微到各臟腑組織器官,以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則形成“氣陰兩虧,燥熱內生”的病機。
近代有些著名醫家論治津虧液耗之“消渴”及糖尿病,亦多從健運脾胃為主立法制方。如被譽為北京近代4大名醫之一的施金墨,以善治糖尿病著稱,其用于降糖的配對主藥“黃芪配山藥”和“蒼術配玄參”,均從健補脾氣立法,其中蒼術性溫燥,似不適于津虧之燥渴癥,但因其健運脾胃之功獨宏,故用之配伍玄參以展其健脾輸津之功。
考健脾益氣以化津輸津治燥渴一法實源于醫圣張仲景,《傷寒論》中直清陽明燥熱的主方白虎湯的方證條文有三,卻無一條原文中載有“渴飲”癥,但白虎加人參湯的五條原文中則均載有“渴飲”。白虎加人參湯的組成是在石膏、知母大清陽明胃熱的基礎上,加入人參合甘草、粳米健脾益氣以化輸津液、滋胃止渴,因此本方亦是《金匱》中治療“消渴病”的主方之一。
筆者在20多年前曾治療一例以久患燥渴、多飲、多尿而消瘦為主癥的糖尿病人,初用白虎合增液承氣湯治療多日而無效,后改從健脾輸津、清胃潤燥立法組方,卻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此法此方,余一直沿用至今,療效比較滿意。
基本方藥:黃芪、太子參、生白術、石膏(先煎)各30克,玄參、葛根各20克,蒼術、麥冬各12克,知母10克,法夏6克。
方解:黃芪、太子參、白術、蒼術,補中益氣、健脾輸津,為本方主藥;輔以石膏、知母清熱潤燥,玄參、麥冬滋陰養液;葛根升清輸津以助脾,半夏祛痰降濁以和胃,共為佐使;且在大隊益氣滋液、清熱潤燥的方藥中,反佐以小量半夏,可使全方滋而不膩,起到和胃助脾、轉輸津液的作用。
臨床加減:煩熱著而舌紅苔黃者,加黃連、淡竹葉;大便秘結而腹脹苔黃者,去葛根,加大黃、厚樸、枳實;腹瀉或大便稀溏者,去生白術加山藥30克;脾胃虛寒者,去石膏、知母,加干姜、山藥;腎陽不足者,去知母,石膏減量,選加地黃、枸杞、山茱萸、附子、肉桂、桑螵蛸等;皮膚瘙癢者,選加土茯苓、白鮮皮、苦參等。
病案舉隅
彭某某,男,53歲,漢壽縣一機關公務員,2008年7月2日初診。患者診斷為“糖尿病”約1年,現口渴多飲,食欲旺,小便頻而量多,夜間即要小便3~4次,大便日2~3次,質溏而不爽,煩熱喜汗,皮膚瘙癢,體型魁梧而肢體困乏,舌質偏紅苔黃而干,脈細數,近查空腹血糖15.6mmol/L,今早餐后約2小時查血糖21mmol/L。辨屬脾虛胃熱,液耗津虧。予健脾輸津、清胃潤燥法加減,方藥:黃芪、太子參、生石膏(先煎)各30克,山藥25克,玄參、葛根、土茯苓各20克,蒼術12克,麥冬15克,知母、淡竹葉各10克,黃連、法夏各6克。囑先服10劑,若有效,即在當地原方配藥續服。8月6日患者來復診,上方已連續服用30劑,自我感覺很好,煩渴多飲、尿頻量多諸癥明顯改善,大便成形日一次,皮膚已不瘙癢,精神健旺,心情愉快,舌紅苔薄白,脈細。空腹查血糖:7.9mmol/L,已趨于正常。上方去土茯苓、淡竹葉,黃連改為3克,續服21劑后,查空腹血糖:6.1 mmol/L。
預防與調護
1.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在根據體重及勞動量制定每日攝入總熱量標準的基礎上,合理均衡安排每日3~4餐的飲食,其中糖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約占飲食總熱量的50%~60%,提倡用粗質米、面和一定量的雜糧,飲食宜清淡,少鹽少油,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戒煙限酒,忌食各種糖類食物及其制品。成人理想體重的簡易公式:體重(Kg)=身高(cm)-105。
2.堅持有規律的運動鍛煉。運動的方式和強度,要因人制宜,循序漸進,貴在持之以恒,運動的時間最好安排在餐后1小時進行。
3.對糖尿病患者,要長期堅持自我監測血糖和有效的治療,要嚴密警惕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及早預防和治療。
試論糖尿病與脾的關系
作者:趙研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尿糖、葡萄糖耐量降低為特征的一種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傳統上認為屬于祖國醫學消渴病范疇。近年來,隨著各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及認識的深入,出現了許多有關從脾論治消渴的報道。筆者現介紹關于糖尿病與脾關系的一點認識如下。
1 糖尿病病因與脾
1.1 情志傷脾 情志異常,影響氣的運行,從而導致臟腑發病。肝主疏泄,能調暢氣機與情志,若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橫逆犯脾,或因“思則氣結”,憂思傷脾日久,導致脾失運化,精微未經利用,下趨膀胱,而成糖尿。
1.2 飲食傷脾 糖尿病發病多由于后天生活習慣失宜而引起發病。本病多發生在生活水平較高的人群當中。這類人群多飲食肥甘厚味,生活過于安逸,缺乏必要運動。有報道稱,攝食過多導致肥胖,肥胖與糖尿病的發病成正比,正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2 糖尿病病機與脾
2.1 甘為脾味 按中醫五味分屬五臟理論,甘味入脾,甘為脾味。中醫辨證凡遇口甘,均辨為脾病,《素問·奇病論》曾論及此[1]。同理,尿甜按五味歸屬理論,也應屬脾病。《普及本事方》:“每發則小便甜,……”《洪范》曰:“‘稼穡作甘’,以物理推之,……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甜。”其言“稼穡作甘”,而“土爰稼穡”,道出了尿甜與脾土的關系。
2.2 脾主四肢肌肉 《素問·太陰陽明論》:“脾病不能為胃行其精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其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氣血生化之源在脾,而脾所以化生精氣津血以養肌肉[2]。糖尿病早期無“三多一少”,但血尿糖已升高,詢問病史可發現多數患者兼有體力下降,不耐疲勞,肢軟乏力等現象,與中醫脾虛證候相似。后期出現體重減少,消瘦等癥狀,正如李東垣所說:“脾虛則肌肉削。”
2.3 脾主散精 脾運化水谷精微到全身上下。《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素問·太陰陽明論》又謂:“脾與胃以膜相連,而能為之行其津液。”若脾失健運,血中之精微不能輸布于臟腑,營養四肢,反使血糖蓄積而增高,隨小便排出體外,致使尿糖陽性。糖尿病正是由于葡萄糖未被有效利用即排出體外,是脾氣散精功能異常的表現[2]。
2.4 脾主運化水濕 脾主運化水濕,由轉輸和散精作用把水液上輸于肺,在三焦和肺的協助下,通過經脈輸布全身,完成正常的水液代謝過程。若脾氣不健,運化失司,加之精微不散,蓄于體內,令人肥胖。故有“肥人多濕”、“肥人多痰”之說,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肥胖與糖尿病密切相關。
3 糖尿病的癥狀與脾
腎為先天之本,靠后天以善之,脾為后天之本,脾虛化生無源,則腎失充養,下焦虛衰,攝納無權,津液外泄,小便味甘,如脂如膏;癥狀期患者口渴,乃脾氣不升,津液不能上承;脾失健運,水液運行失常,水濕聚而成痰,痰阻血瘀生,上可蒙蔽清竅,發為偏枯;脾虛氣滯,心血瘀阻,心脈不利,則胸悶胸痛;下可及腎,脾腎衰敗,水濕潴留,泛溢肌膚而出現水腫;氣血不能上承于目,故視物不清;痰瘀阻于四肢,筋脈失養,則四肢疼痛;痰濕之邪性多黏滯,若發癰癤破潰,則經久不愈,病程遷延日久,護理不當則易內陷臟腑,危及生命;出現酮癥時,患者厭食惡心,是脾氣敗絕,胃失和降所致。
4 糖尿病的治療與脾
脾為后天之本,精氣升降的樞紐,故在糖尿病治療上應以健脾益氣為基本治法。脾健則運化得行,水精四布,為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而不下趨膀胱,流失形成糖尿。脾屬陰土,喜燥惡濕,用藥宜溫平之品。方用理中湯、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近代名醫施今墨認為“僅用苦寒、甘寒以折之,則中焦之結不開”,而溫平益氣之品能“回津滋肝腎”,使陰陽協調,故其常用降糖藥就有黃芪、山藥配伍[3]。孫氏通過實驗證實,健脾降糖飲(主要藥物為黃芪、山藥、黃精、白術、枸杞、天花粉、丹參)可以降低四氧嘧啶大鼠空腹血糖[4]。
5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脾是消化吸收、營養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綜合功能的系統”。脾虛導致糖尿病的病機尚未得到動物實驗驗證,但在理論上已有闡釋與探討,并運用健脾之法獲得了成功嘗試[2]。脾是機體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并輸布精微的主要臟器,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為本。“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主運化,涉及機體各個組織的生理功能活動,調節控制整體的新陳代謝。中醫治病重視整體,糖尿病從脾論治正是基于整體觀念的要求,臨床應重視脾在糖尿病發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脾虛失健是糖尿病發病的根本原因
“脾虛”是糖尿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這些穴位可以調治脾虛
十年前,糖尿病5年的病人,驅車1500多...
糖尿病主要就是脾病+糖尿病與脾失健運+ 試論糖尿病與脾的關系
((((參36))))開了張糖尿病方子,患者因為全是健脾的,不...
中醫治愈糖尿病——從調治脾胃開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惠券
優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
神木县
|
万盛区
|
岑溪市
|
宿松县
|
罗平县
|
抚远县
|
绥德县
|
姜堰市
|
游戏
|
迭部县
|
福泉市
|
灵石县
|
禹城市
|
营山县
|
民和
|
灵璧县
|
丰顺县
|
大方县
|
汽车
|
随州市
|
边坝县
|
中西区
|
文水县
|
镇赉县
|
罗源县
|
广昌县
|
贺州市
|
娄底市
|
靖西县
|
九江县
|
南安市
|
多伦县
|
永丰县
|
长阳
|
漠河县
|
祁门县
|
华安县
|
交城县
|
武山县
|
紫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