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王女士,前段時間體檢發現尿微量蛋白、血肌酐輕度升高。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于是醫生建議她進一步檢查,做一個腎功能顯像(ECT)。結果顯示王女士腎小球濾過率是53.05ml/min,這個是什么概念呢?
腎小球濾過率能比較準確地反映腎功能,根據腎小球濾過率,慢性腎病可分成5期:
根據上述的劃分標準,我們可以明確,王女士現在已經處于慢性腎病3期,屬慢性腎臟病3期,中度腎衰期。
究其原因,在于王女士對于高血壓的輕視。王女士診斷出高血壓,已經有15年了,但一開始,王女士并沒有覺得高血壓多么可怕,完全沒把它當回事。兩年前,王女士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并且CT提示腔隙性腦梗死,王女士這才開始服用藥物,醫生給她開了纈沙坦,用藥期間,王女士也總是說總吃降壓藥對身體不好,因此總是血壓高了就吃藥,血壓低了就不吃了。
因此對于腎衰竭這個結果,醫生也就絲毫不意外了,而且,相對而言,王女士這已經算是比較幸運的,不吃藥不治療,15年才出現腎臟衰竭的問題,有很多患者,僅僅幾年就已經發展成為腎衰,甚至是尿毒癥了。
王藥師提到高血壓,最常說的就是,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就要積極治療,長期高血壓會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產生不可逆的損傷。這話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無數的臨床案例總結出來的,有的患者可能以心腦血管損傷為主,有的患者可能以腎臟損傷為主,這個是不固定的,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不管哪種損害,都對身體的危害巨大。
高血壓腎病是長期血壓升高引起的一類嚴重并發癥,腎臟有著調節人體血壓的重要作用,如果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會下降,血壓就會升高,反之,如果血壓升高,腎臟的負擔就會加重,長期高血壓會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硬化,還有可能導致腎小管缺血性病變,導致腎臟供血不足,久而久之,腎臟功能下降,這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腎衰竭、尿毒癥就會隨之而來。
從臨床來看,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中約有10%~15%的人,會出現不同程度腎功能損傷,高血壓病史越長,腎衰竭風險越大。高血壓引起的腎功能損傷危害性較大,嚴重的會導致尿毒癥,因此要重視高血壓。
1.控制好血壓
高血壓腎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血壓過高,因此控制好血壓是首要任務,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同時關注血糖、血脂、尿酸等多項指標,確保各項指標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2.不要隨意停藥
需要用藥的要及時用藥,普利類、沙坦類降壓藥等,具有保護腎臟功能的作用,可以作為優選。不需要用藥的輕度高血壓患者也要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積極降壓。要注意平穩降壓,血壓波動對身體的危害更大,堅持長期用藥,不要吃吃停停。
3.定期體檢
定期去醫院復查,一方面及時了解高血壓是否控制得當,另一方面是及時發現各種并發癥,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