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在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認知模式 B.體諒模式 C.社會模仿模式 D.社會行動模式 72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的矛盾 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矛盾 73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是(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74集體輿論是指( )A.集體中占優勢的、為大多數人所贊同的言論和意見 B.班主任所提倡的言論和意見 C.集體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論和意見 D.集體中優秀分子的言論和意見
75(1)中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1902年的____。( 2)美國教育家杜威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76、3、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能力特征,更是一種____,是一種精神狀態。4、____是指個體的生理和心理機制與能力都達到比較完備的階段,即兒童成長發育為成人。 77、 5、學生文化具有過渡性、____、多樣性和互補性等特征。6、個體身心發展是在____過程中實現的。 78、7、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是____。8、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學習有關的____的教育。 79、9、中小學生是在國家法律認可的各類中等或初等學校或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____。10、課程不僅規定了各門學科的目的、內容及要求,而且規定了各學科設置的程序和課時分配,____和學周的安排。
80、11、根據課程任務。課程類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____和研究型課程。12、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的原則是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和____。
81、13、教學具有教育性,這是由____最早提出的。14、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中,____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82、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請聯系實際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師生關系的?
83在關于“什么是教育”的爭論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A.赫爾巴特 B.杜威 C.斯賓塞 D.盧梭
84在歐洲奴隸社會時期,斯巴達十分重視 () A.軍事體育 B.體操訓練 C.文雅教育 D.文法教育
85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建立的學習理論,是把大多數學生的發展作為其核心內容,并著眼于使所有的學習都達到一定的目標.被稱為()
A .結構課程理論 B.教育與發展理論 C.從做中學理論 D.掌握學習理論
86在教育史上,被譽為第一部規范形態的教育學著作是()A.福祿培爾的《人的教育》 B.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D.斯賓塞的《教育論》
87教育能夠使潛在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科學技術再生產的重要手段。這說明教育具有()A.政治效益 B.技術效益 C.文化效益 D.經濟效益
88教育要重視培養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質,這一要求依據的是個體身心發展的()。 A.不均衡性 B.順序性 C.互補性 D.個別差異性
89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樓梯試驗說明了()A.遺傳的重要性 B.成熟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C.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D.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巨大作用
90各層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會領域和特定社會層次的需要所決定,也因受教育者所處的學校級別而變化的是
()A.教育目的 B.課程目標 C.培養目標 D.教學目標
9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唯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體活動的室內吸煙”,這是為了保護學生的()
A.人身自由權 B.身心建康 C.人格尊嚴權 D.隱私權
92我國古代的“六藝”和古希臘的“七藝”都屬于()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經驗課程
93“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體現了教學的()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94考核和測定學生成績的基本方法是()A.觀察法 B.測驗法 C.調查法 D.自我評價法
95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經過多次的培養或矯正訓練,不能操之過急,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B.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C.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規律 D.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
96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地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來影響集體,這種把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以增強管理的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稱為()
A.常規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標管理 D.平行管理
97促進學習化社會產生并帶來教育觀念變革的“______”概念是以“生活、終身、教育”三個基本術語為基礎的。
98“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這說明教師工作具有明顯的______。
99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______》一書匯集了他關于哲學、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論。
100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A.人格平等 B.主導地位 C.自主發展 D.自由發展
101中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人物是:______。國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古代外鑠論的代表人物是:______。國外的是:______、______。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個體身心發展的的規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歲~15歲左右,兒童身心巨變時期被稱為“______”或“______”。
“幫助少年起飛”指的是______。
參考答案
71、A;72、A;73、D;74、A; 75(1);(2);83、B;84、A;85、D;86、C;87、D;88、C;89、B;90、C;91、B;92、A;93、D;94、B;
95、A;96D;97終身教育;98示范性;99論語;100C;101孟子;弗洛伊德、威爾遜、格賽爾;荀子;洛克、華生;遺傳、教育、環境;階段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穩定性與可變性,個別差異性,互補性;危機期 心理斷乳期;初中階段的教育任務。
82(1)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
①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
②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
③對學生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2)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①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
②嚴格要求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系。
(3)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①師生關系從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關系。
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