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己的信仰,炎黃子孫自己的神話,國人自己的精神寄托。
今天我們按照百家姓的排列,介紹中國各種典籍中存在的錢姓的神話人物,或許是正統(tǒng)典籍中記載的,或許是民間傳說,地方縣志中記載的。或許是少數(shù)民族自己的信仰,請各位看官不要太較真。
[錢镠] 漢族民間崇信的帝王神靈。
錢镠(852一932)字具美,浙江臨安人,五代吳越國王。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室,后庭一片兵甲聲。”他父親錢寬認為不吉利,要將他拋棄在井里,全仗阿婆留養(yǎng),所以,他小名叫“婆留”。長大以后,因勇猛無比,人稱“錢王”。杭州地區(qū)流傳著不少關(guān)于錢大王的神話傳說,“錢主射潮”就是最膾炙人口的一則。
傳說錢镠建吳越國都杭州,政績卓著,但是海塘最難治理,屢建屢被海潮沖坍,聽說是潮神與龍王作祟。錢镠就派了一萬名弓箭手,在江邊筑起大王臺,到八月十八潮神生日那一天,他揮筆寫下了“為報龍神棄水府,堤塘?xí)航枧c錢城”的豪邁詩句。當潮水洶涌而來,他手持弓弩,大喝一聲:“放箭!”一時江岸萬箭齊發(fā),自射潮頭,一連射了三萬支箭,逼得潮頭不敢向岸邊沖擊過來。他又令追,逼得潮頭向蕭山方面轉(zhuǎn)去。于是,江堤才得建成。杭州人民為紀念錢王這次射潮筑塘,將江邊的堤壩,稱為錢塘。北宋時,又為錢镠建立了“表忠觀”,民間稱為“錢王祠”,春秋祭祀,以表彰他治理杭州的功績。錢镠出生的臨安至今保留有“歡喜地”、“婆留井”、“功臣塔”等古跡。
宋朝編撰的《百家姓》中,開頭便是“趙錢孫李”,“錢”姓僅次于“皇姓”趙姓。
清朝乾隆帝時,感佩錢氏,寫有詩作《表忠觀》,還為錢王祠題寫楹聯(lián)。在南巡時,特意御賜“清芬世守”匾額。
到了近代,錢氏一門更是人才“井噴”。文化、科技、經(jīng)濟等領(lǐng)域巨擘云集,僅在世界上被尊為“院士”者就達數(shù)百人。
因而,吳越錢氏家族被公認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錢氏家族至今已出“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xué)家、四國學(xué)大師、五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錢九五]元淳安人。幼習(xí)五雷天心正法。天苦旱,祈雨應(yīng)禱而降。往江西龍虎山受箓,道逢兩位老人對弈,給以數(shù)果,食后頓覺神爽。復(fù)授以四石子,戒勿打開。頃之,石子錚錚有聲,打開兩個,即有雙蝶飛去。僅存其二,自后常有二神人左右呵護。事見《浙江通志》引《嚴州府志》。
[錢公太保]民間崇信的鹽業(yè)神,江蘇如東縣境內(nèi)的鹽民多有供奉。傳說錢姓漁民,在海灘見一鳳凰,他想此地可能有寶,掘地數(shù)尺除沙泥而外別無他物。于是取泥獻于皇帝,皇帝見泥人怒,以為愚民戲弄自己,遂殺了錢姓漁民。后來發(fā)現(xiàn)這沙泥的咸味甚好,制成了鹽,想起這位屈死的漁民,便封他為錢公太保,為管鹽之神。
[錢塘君]錢塘江龍王,帝堯時一怒之下,振滔洪水,泛濫天下,達九年之久。又與天將不和再次發(fā)起大水,淹沒了五座大山,遭到了天帝的懲罰。貶到錢塘江。為了救洞庭龍女,逕飛涇陽,擒食涇河小龍,攜龍女歸洞庭。“殺傷六十萬”、“傷稼八百里。”錢塘君以龍的形象出現(xiàn)時,“身長千余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火聲忽發(fā),天拆地裂,宮殿擺設(shè),云煙沸涌。”以人的形象出現(xiàn)時,“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之微旨。”儼然人間王者。事見唐李朝威《柳毅傳》。
錢塘君是掌管錢塘水域的龍君,脾氣暴躁,喜怒無常,勇猛非常。帝堯在位之時,錢塘君因一己之怒,興風(fēng)作浪引起大地洪災(zāi)長達九年,百姓深受其苦。近期因和天上的神將鬧得不開心,于是又發(fā)大洪水淹沒了五座大山。
龍女是錢塘君的侄女,嫁于涇河龍王的次子為妻,婚后夫妻關(guān)系并不和諧,于是委托柳毅給她的父親洞庭君捎信哭訴。錢塘君由此得知自己的侄女在娘家涇河龍族中遭受委屈,一怒之下,奮起屠龍,將涇河龍王的次子生吞入肚,此戰(zhàn),殺生六十萬,莊稼受災(zāi)八百里。
戰(zhàn)后,飛上九天稟告上帝,上帝得知龍女的冤屈,于是豁免了錢塘君過往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