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由于脾胃完成了人體水谷的消化,精微物質的輸布,和糟粕的排出,為人體氣血與能量的重要來源,故中醫將脾胃稱之為“氣血生化之源”和“后天之本”。
而小兒生長發育迅速,氣血需求旺盛,而脾的運化功能顯得相對不足,這對矛盾決定了孩子容易出現腸胃疾病。理解這些對于育兒和調護非常重要。
寶寶脾胃保健推拿
編輯/丞林
中醫認為:食物進入身體,要經過“消”、“化”、“運”三個環節,這都和脾胃相關。
脾胃之氣是身體圓圈轉動的中樞,脾胃正常的時候,脾氣升帶動著胃氣降,圓圈的小輪轉的很愉快。
可是當食物吃得太多,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就會導致多余的食物積在胃里難以消化。脾胃之氣一旦受傷,身體的圓圈就轉不利索了,脾氣不能很好地升,胃氣不能很好地降。胃氣不降就會上逆,本來可以跟著胃氣一起下降的肺氣和膽氣,沒有了下降的通路,只好也跟著胃氣一起往上跑。
肺氣上逆就會引起咳嗽,膽氣上逆就會導致膽火上炎頭面部,引起發熱,或者咽喉腫痛或者頭痛等熱證。
所以積食引起的發燒,用寒涼的藥物,不但不會退燒,還會更加傷害本來已經虛弱的脾胃,損傷孩子的正氣。其實發病本身是由于積食的問題,因此此時用藥除積食降胃逆,肺氣和膽氣自然會跟著降,發熱和咳嗽的癥狀就會隨之消失了。
那怎么判斷孩子是積食引起的發燒和咳嗽呢?一個是麻麻要好好回憶一下孩子生病前有沒有吃過比較難以消化的食物,或者生病前的一段時間,是不是總是吃很多。二是可以根據舌苔進行判斷。
舌苔不正常的厚膩,尤其是集中在舌頭中部,代表脾胃的部分。
其實對于這種情況,特別是在食積初期,簡單的一副經典驗方就解決了!
”焦三仙“介紹
焦三仙: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各30克,水煎服。
功效:消食導滯,健運脾胃。
這三味藥均有良好的消積化滯功能,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焦麥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類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療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的食滯;焦神曲則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藥合用,能明顯地增強消化功能。因此,臨床上醫生常將三藥合用并稱為“焦三仙”。
同時對于胃氣不降造成的嚴重食積、嘔吐、脘腹脹滿也可以試試一下妙方:
四磨湯:烏藥、人參、沉香、檳榔
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可以用于治療腹脹腹痛。沉香溫中止嘔,納氣平喘。檳榔降胃氣破積滯。人參大補中氣。
總的來說,四磨湯的功效就是降胃氣、除積滯的同時還滋補正氣。
然后我這朋友只給孩子用了一次,這個發燒就好了,再無反復。所以除了焦三仙以外,在治療積食的時候,中成藥四磨湯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家長在判斷積食時,請一定要參看舌苔。
另外有效治療積食的中成藥還有“保和丸”“大山楂丸”,這個大人小孩兒都能用,吃貨們常備吧。
有的家長說,我還在不愿吃中藥,也不愿食療,那就試試綠色療法小兒推拿吧!
對于脾胃常見病,要首先學會簡單的辨證選穴,這對于提高療效至關重要!
1、寒濕困脾
癥狀:頭身困重、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皮膚晦暗、大便稀溏,苔白膩、脈濡,新生兒多見黃疸(煙熏色)
治法:溫中化濕
處方:順八卦、補心陽、補脾陽、清補肺、補腎陽、清天河、上三關、分陽、揉外勞宮、順外八卦。
2、濕熱蘊脾
治則:燥濕健脾,清熱利尿
癥狀:脘腹脹滿、嘔吐酸腐、大便臭穢、或伴有發熱、汗出熱不解,皮膚疹子、瘙癢,新生兒黃疸(色如橘)苔黃膩等
處方:取天河、腑三關一,總筋、分陰、合陰陽,清脾胃、清補脾、清補肺、補腎陰、清肝清心、清大腸、清小腸,推下七節骨
3、食積腸胃
癥狀:脘腹脹滿、疼痛拒按、納呆厭食、噯氣酸餿、或惡心嘔吐、瀉下酸腐、苔厚膩等
治則: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處方:取天河、腑三關一,總筋、分陰、合陰陽,清脾胃、清補脾、清補肺、補腎陰、清肝清心、運水入土,清大腸、清小腸,四橫紋、揉板門,順摩腹
4、脾氣虛
癥狀:食少,食后即瀉或脘腹脹滿,肢體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面色無華,脈虛無力。
治則:健脾益氣
處方:揉外勞、二馬、外八卦、補脾、清補肺、補腎陽、上三關、搓八髎腎俞、揉足三里
5、脾陽虛
癥狀:畏寒、四肢不溫、脘腹冷痛、面色少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神疲、水腫、舌苔淡白
治則:溫中健脾
處方:外勞宮、二馬、外八卦、順八卦、補心陽、補脾陽、清補肺、補腎陽、清天河、上三關、分陽、補脾、摩腹、揉丹田、捏脊、足三里。
6、脾氣下陷(中氣不足)
癥狀:頭暈目眩、肢體倦怠困乏、少氣懶言、食后腹脹、完谷不化、脫肛、胃下垂、舌淡苔白。
治則:補中益氣
處方:揉外勞、二馬、順八卦、補脾、清補肺、補腎陽、上三關、點顫百會、捏脊、揉氣海、龜尾
本文資料部分來源網絡
參加齊魯兒推論壇媽媽微課堂(公益)
請加丞林微信:chji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