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與各位共同探討一例特殊的產后心梗病人,看完也許你會對此有個新的認識。
33 歲產婦產后 3 月發生心肌梗死
患者為 33 歲的青年女性,產后三月發生心肌梗死。該患者無家族史,無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易患因素。在孕期有高血壓(最高血壓 140/90 mmHg),產后 3 月發生胸痛,就診于當地醫院,心電圖 V-1V6 Q 波形成,ST 抬高,TnI 17.41 診斷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臟超聲: EF 64%,無心室壁的運動障礙。
三次冠脈造影,三個不同診斷,你相信哪個?
在當地醫院行冠脈造影發現前降支細小,造影結果如下(錄像 1)。
當地醫院給予的診斷是:冠脈前降支細小,畸形,不排除冠脈痙攣。你怎么看?
當地醫院給予抗血小板波利維,阿司匹林,倍他樂克,阿托伐他汀,抗凝等保守治療:,但是 EF 值在 2 周內從 64% 降到 30 %,并且出現了廣泛前壁運動下降。
這是當地醫院給進行了第二次的冠脈造影(錄像 2)。
這時你看出什么來了嗎?
當地醫院診斷為:LAD 中段的血栓形成。哇,這就大概就是明確心梗的原因了。可是這是全部嗎?患者仍舊給予抗血小板抗凝等保守治療,為明確診斷,患者于 3 周左右轉至安貞醫院,又進行了一次冠脈造影檢查(錄像 3)。
你這回看到什么了?
如果還沒有明確診斷的話,我們再用一個新的武器,冠狀動脈光學相干成像掃描來看看。
其實,無論從冠狀動脈影像上,還是 OCT 上都已經提供線索: 這個病人的整個冠狀動脈是光滑的,沒有一點動脈硬化的基礎,也沒有脂質性的斑塊,而導致心梗的主要原因是是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 SCAD)。
原來產婦不但可能發生主動脈的夾層,而且還可能發生冠脈的夾層,其實這方面的報道并不少,占所有 AMI 的 1%,占所有孕產婦發生急性心梗的 16%。
所以,當孕產婦發生急性心梗時,雖然不完全是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 ,但也要排除 SCAD 的可能性。 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可發生于產前、產中、產后的三個月內。主要發生于急性前壁心梗,累及前降支(78%)。
那什么是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呢,就是冠狀動脈的中層發生了撕裂,在冠狀動脈的中層與內層間形成了血腫,血腫破裂了,就形成夾層了。
血管有: 內膜(內皮細胞)intima,中膜(平滑肌細胞),media 及外膜(adventia)構成,中膜還有內外的彈力板(external elastic , internal elastic),血腫發生在內膜下,內膜與中膜間,或中膜與外膜間,最后破裂形成夾層假腔, false lumen),由于血栓的形成,最后導致心梗的發生。
產婦冠脈發生夾層的主要易患因素是高齡的多產婦。其原因不明,可能與圍生產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變化有關。
另外,在懷孕及生產時,管腔壁切力的增加,導致管壁壓力的增加也是導致孕產婦發生 SCAD 的主要原因。也有原因顯示,在心外膜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也是導致 SCAD 的原因。
SCAD 是否要進行手術或者搭橋治療呢, 一張圖說明問題。
所以,大多數的 SCAD 如果病人血運動力學穩定,還是可以選擇保守治療的。該患者的結局如何呢?
我們采取保守給予雙聯的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及 β 受體阻滯劑,在 3 個月的時候復查了冠脈 CT。
6 個月后,患者復查了冠脈造影。
患者復查的心臟超聲也完全恢復到正常,而有意思的是,我們給患者查了雌激素水平,住院期間為 7 pg/ml, 三個月時為 38 pg/ml, 半年時 78 pg/ml,看來隨著雌激素水平的增加, SCAD 會逐漸的愈合。
這個案例給我們很多啟示:
1. 如果孕產婦發生 AMI 要考慮到自發性夾層的可能,診斷最明確的就是行 OCT 檢查,仔細看造影也能提供信息。
2. 治療上根據是否有血運動力學的障礙選擇是保守還是手術。
3. 另外, SCAD 是自限性的疾病,隨著激素水平的恢復,血管會愈合。
那么還有最后一個問題:該患者的冠脈還有一個特點,這可能是導致冠脈夾層和心梗的幕后黑手,你們看出來了嗎?
預知答案,且聽咱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