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不僅孩子會有,人人都會有。心理學家費尼·貝克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在兩個男士洗手間里做實驗,都掛上禁止亂寫亂畫的牌子。其中一個衛生間掛著的牌子寫著“嚴禁胡亂涂寫”;而另一個衛生間掛的牌子上面使用的語言柔和多了:“請不要胡亂涂寫。”然后調查兩個掛牌子的洗手間里被涂寫的數量。結果掛“嚴禁胡亂涂寫”看似是必須遵守的命令,但是反而這個洗手間被涂寫的情況更加嚴重。過度的行為不但不會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刺激人們的逆反心理。
有位非常能言善辯的演講者,正在臺上激情洋溢地演講著。開始時臺下還座無虛席,由于演講家一時興起,說起來收不住了,本來40分鐘的演講拖了一個小時還沒結束,讓人非常乏味。臺下的聽眾陸續離開了,再后來由于他的演講過于冗長,臺下僅剩不多的聽眾也離開了,一個半小時后,臺下僅剩一位養雞的農夫。演講家很感動,他覺得自己很受鼓舞,于是他問這位農夫:“老
人家您還繼續聽下去嗎?”農夫鼓勵他說:“年輕人,我每天喂雞時,即使只有一只雞,我也會把它喂飽的。”演講者聽完后內心狂喜,繼續他那滔滔不絕又乏味的演講。又過了近一小時,他的演講終于結束了,他十分誠懇地向農夫征求意見。老人說道:“年輕人,只需要喂剩下的一只雞的時候,我是不會用完所有飼料的。”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參加了一場讓人難以忍受的慈善演講。開始時,他覺得牧師講得精彩,十分感動,準備在演講結束后捐款。可是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聽得不耐煩了,于是決定減少所捐的數目。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聽不下去了,1分錢也不打算捐了。熬了30分鐘,牧師終于結束了“沒完沒了”的演講, 募捐活動開始了,馬克·吐溫被牧師的演講搞得非常憤怒,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這就是超限效應的結果。
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