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的五個層次
轉來看看 2008-03-06 19:31:09 閱讀250 評論 字號:大中小 訂閱
人需要的五個層次
美國心理學家A.馬斯洛提出的一種需要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或動機可以分為5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需要和動機是一個由低而高逐級形成和實現的過程。
生理需要 維持個體生存和種系發展的一種基本需要,諸如對食物、空氣、溫度、配偶等的需要。假如一個人缺乏某種必需的化學物質,就會產生饑餓感,并對含有這種成分的食物產生特殊的癖好。馬斯洛認為,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優先的。
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出現一組安全的需要。諸如,人一般都喜歡一個安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預測的環境;要求有穩定的職業,并有生活保險;人們喜歡選擇做那些熟悉的和已知的事情等等。安全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人就會產生一種威脅感和恐懼感。
愛的需要 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滿足了,就會產生愛、情感和歸屬的需要,諸如個人強烈地需求朋友、愛人或孩子,渴望在團體中與同事之間有深厚的關系等。愛的需要包括給別人的愛和接受別人的愛兩個方面。
尊重需要 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固的地位,希望得到別人的高度評價,需要自尊,或為他人所尊重。自尊需要的滿足使人產生自信的情感,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有價值、有作用,而當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會使人產生自卑感,從而使人失去基本的信心。
自我實現的需要 促使自己的潛在能力得以實現的趨勢。這種趨勢是希望自己越來越成為所期望的人物,希望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例如:音樂家必須演奏音樂,畫家必須繪畫等,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到最大的快樂。自我實現需要的內容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希望成為一位作家,有人可能希望在體育上或在發明創造上有所建樹。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需要的產生,有賴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的滿足。這些需要得到滿足的人叫做基本滿足的人。只有基本滿足的人才產生人生的最高追求,才可以期望具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創造力。而自由創造的實現就是人的自我實現,也就是人的價值的完滿實現。馬斯洛還提出了自我實現的人所具有的15種主要特征,即對現實更有效的感知,并保持感知與現實的和諧關系;對自己和別人的認可;自發性;集中于問
題;獨立,需要獨居;自主,能不受環境的左右;有新鮮感;具有頂峰體驗(即難以用語言形容的歡欣、入迷思想境界的體驗);具有社會興趣;深刻的人際關系;民主的性格結構;手段和目的的分辨;哲理性的幽默感;創造性;對現有文化的抵抗力等。馬斯洛認為,具有這些特征的人就是一個試圖達到自我實現的人。這些特征是以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特征。
馬斯洛認為,上述5種需要是互相聯系的,它們排列成一個由低而高逐級上升的層次。最占優勢的需要將支配一個人的意識,并自行組織有機體的各種能量。不占優勢的需要則被減弱,甚至被遺忘或否定。但是,當一種需要得到滿足時,另一更高級的需要就會出現,轉而支配意識生活,并成為行為組織的中心,而那些已滿足的需要便不再是積極的推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