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寶寶的舌苔反映是他身體狀態的鏡子,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天,孫大夫來揭秘一下寶寶舌苔中隱藏的健康密碼!讓寶爸寶媽們學會通過觀察寶寶的舌頭,并且根據寶寶不同的舌苔狀況進行正確養護。
1.舌苔白膩、黃厚
舌苔附著厚厚的黃色舌垢,并伴有酸臭味,這就是積食的前兆。積食的寶寶可能同時伴有大便酸臭、肚子脹、胃口差、睡覺滾來滾去等情況。
家長需注意:
對于已經積食的寶寶,一定要適當減少食量和食物的種類,注意清淡飲食,避免高糖、高熱、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必要時輔助山楂丸。癥狀嚴重需要及時就醫。
可以適當多吃些菜泥等粗纖維食物,幫助排便,改善不良舌苔的情況。
2.舌苔發紅
舌苔干而少、發紅,可以看到紅色芒刺,狀如草莓,也叫作草莓舌。寶寶出現這種舌苔,可以是感冒發燒引起的,也可以見于積食內熱。會出現潮熱盜汗、口干口苦、肚子脹、心煩哭鬧、尿液發黃等癥狀
家長需注意:
避免穿得過多,并適當減少食量,讓脾胃慢慢恢復;同時適度運動,讓多余的熱量有出口。
3.舌苔不規則剝脫,出現地圖舌
如果寶寶的舌苔部分掉落,剝落處光滑無苔,就是地圖舌(花剝苔)。出現地圖舌,說明脾胃虛寒,或者可能是肝腎陰虛,臨床往往伴有不同癥狀,多來自于先天稟賦或者來自母體,通常都會伴隨過敏性疾病、免疫類疾等。家長要認真、耐心,除了配合醫生治療,還可以通過日常飲食來調理孩子體質,藥食互助,盡早康復。
4.淡白舌
舌質淡白,伴隨食欲不佳,面色蒼白或萎黃,常流口水,稍微一活動則氣喘咳嗽,容易出汗,大便稀;家長要多注意給寶寶健脾補氣。平時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小米粥、山藥等。
5.舌體偏瘦,舌質干,偏紅
伴有口渴形瘦,大便干燥,睡覺時容易盜汗,屬于陰虛火旺。在治療的基礎上,平時可以給寶寶用銀耳、百合、雪梨煮水或熬粥,或適當多吃一些藕、荸薺等,都是不錯的食療方法。
食物的選擇,務必與醫生溝通,清熱類的食物,還要注意防止傷正氣。
6.齒痕舌:濕氣重
舌體比較肥胖、舌苔比較白,在舌體的兩邊會明顯有牙齒印,是脾虛濕盛的表現。
家長需注意:
齒痕舌的寶寶除了要注意避免積食外,還要少吃寒涼的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負擔,體質更弱。
齒痕舌的寶寶更愛生病,但家長也不能給寶寶盲目吃補品,因為這類寶寶更容易積滯,“補”過了反而會陽氣受損、虛寒突出。
無論哪種舌苔,一定要在醫生確診后輔助食療或者藥膳。
另外要加強運動,注意呵護寶寶的情志,加強陪伴,讓寶寶在溫馨有愛的氛圍中,更有利于身體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給寶寶祛濕,不能喝涼茶。涼茶中除了祛濕的藥之外,還有一些清熱的藥,這些藥是寒涼的,常喝涼茶必然會傷及脾陽、反而會加重濕氣。給寶寶趨勢,主要在于健運脾胃,而不是一味地選擇寒涼食材或者藥材。